一个不懂营销的人说米粉 米粉成了常德的一块金字招牌,在湖南省如雷贯耳,但凡有人说到常德,必然会提及常德牛肉粉。彬某不懂营销,班门弄斧,也说说常德的米粉。 ●常德米粉的特色,这也是常德米粉走红的关键 1、新鲜的米粉:常德市有很多米粉贩子,一般凌晨4点钟赶到米粉厂,5点多钟就在菜市场、社区摆起摊点开卖,新鲜的米粉,有一点点筋道,还有一股米香味,这是烹制米粉的基础; 2、水好:怎么说呢,实际上大家都是用自来水做的米粉,但不可否认的是,沅江水绝对比湘江水、资江水、珠江水水质强很多,很多常德人在长沙,甚至在广州、东莞办米粉厂,但是做出来的粉和常德本地比,口感总觉得差那么点意思;可能和水有关系吧,大家都这么认为; 3、长时间熬制汤汁和浇头:这是关键,更是常德米粉的核心,一般都会先天准备好食材,筒子骨、腿骨、牛腩、牛杂等,早上二三点多钟就开始熬制汤汁,熬制三四个钟头,讲究原汁原味。 4、下粉的方法:常德米粉是先烫好粉(粉最好从粉厂出来不发水),直接入碗,然后点上油盐酱醋辣椒油,再撒上葱花,再浇上少许熬好的汤汁(不能太多,也不能稀释),再浇上牛肉或者猪肉羊肉浇头,一碗美味的常德米粉就成了。 常德米粉区别于长沙的米粉,长沙米粉是先点上油盐酱醋,放下半碗开水些许汤,然后下几根扁粉,再加上酸豆角肉丝,满满一碗。长沙米粉和常德米粉没法比,当然,长沙杨裕兴、甘长顺的碱面还是蛮好吃滴,这也是彬某对长沙早餐唯一的爱。 ●常德米粉为什么感觉不如以前(十五年前)好吃了呢? 1、汤汁和浇头:彬某认为可能熬制的时间和食材不够,还有现在的化学调味品太多,很多汤汁都能调制出来,然而化学品终究是化学品,和原汁原味的熬制终归不同; 2、油不同:15年前,或者上个世纪,常德是鱼米之乡,有散装的菜籽油卖,只要高温煮熟一下菜籽油,就去掉了菜籽油的菜腥味,保留了淡淡的菜籽香味,而现在的米粉点,清一色用的调和油,工业生产的调和油和榨坊出来的菜籽油大不相同,大家知道现在的桶装油,炒菜放再多也挂不住在菜品上,也就是说,看不到油,而乡里压榨的土菜油,炒菜放一点就觉得香气扑鼻,这是现在粉不如以前好吃原因之二; 3、做法不同:现在常德米粉有长沙米粉的倾向,就是说下几根粉,然后一瓢开水半瓢稀汤,为什么放这么多汤水?几根粉一点点汤汁肯定不好看,不然人家食客会说店家小气,现在满满一碗水几根粉泡起,重量还是有滴。 4、米粉不适合太多汤水,为什么?米粉表面比较光滑,吸水比面条慢,汤汁和油盐入味比面条肯定差些。而面条表面粗糙,吸水吸汁快,容易入味。所以,米粉只能放少许浓汤,再加上浇头,这样才容易在米线上留住味道。这也是很多常德人喜欢吃干腌粉的根本之所在。 ●常德米粉产业化 1、产业化目的:从营销的角度分析,产业化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吃上常德米粉,然后追求合理的利润、可以持续发展的空间; 2、产业化不外乎规范化、标准化:常德米粉的产业化,少不了规范化, ▶米粉的工厂生产工艺标准化; ▶大米的采购、生产的用水、辅料标准; ▶生产所需的时间; ▶投放市场的运输时间,都需要规范化、标准化; ▶然后是对常德城区的粉店提出米粉制作的基本标准,用新鲜的米粉,不能长时间泡水;用安全的油品,用安全的肉制品、辅料熬制汤头和浇头; ▶还有环境卫生、从业者卫生; ▶然后就是允许店家的独制秘方和工艺,但是也要符合食品安全法,不能放粟壳; ▶价格的调控:价格是影响广大市民食客吃粉的最主要因素,以前2元,2.5元一碗粉的时代,都是诚意满满的一大碗,味道至今忘不掉,我基本天天早上在楼下的粉馆吃粉;后来涨到4元的时候,楼下粉店关门了,我基本一个月在外吃米粉15次;再后来涨到6-7元一碗粉的时候,大街小巷的粉店消失了60%,味道也差了许多,粉的份量已经从一碗粉变成一碗汤了,我每个月基本在外吃4-5次;现在涨到10元了,我基本不再在外面吃粉了,几年前就开始在家自己做面条吃了,除非外地朋友来常德,否则我不会上粉店吃粉了。 这里做了一个工资米粉价格比: 年代 早餐米粉价格 常德平均工资 比率 2000年前 1.5元 900 0.0016 2004年 2元 1200 0.0017 2012年 5元 2000 0.0025 2016年 6元 2700 0.0022 2018年 8元 3000 0.0027 2020年 10元 3 500 0.0029 所以,常德米粉想走大众消费,必须价格亲民,如果走高端,经营者风险更高,将形成几个寡头经营,而常德大街小巷将越来越少米粉店,常德市民吃粉将成为“偶尔化”“稀客化”,这和常德打造米粉金字招牌是格格不入的。 3、常德市场 ▶常德市江北江南加德山人口约95万,加上流动人口共100万,20-55岁上班族人口约占54%,即54万,这部分人口若放在2004年,早餐吃粉的估计不少于40%,而今天,随着米粉价格走高、房价走高、生活压力加大,随着早餐多样化(包点、油条豆浆、北方烤饼、面包、面条、玉米棒、发糕、馄饨水饺、不吃早餐的、在家自己做吃),还能坚持在粉馆吃早餐米粉的仅存约10%了。那么常德市区目前米粉月营业产值约1260万/月; ▶如果按照2004年常德市米粉最火爆的年代,按照收入比计算,现在粉店米粉价格应该是6元; ▶早上吃粉的人如果有25%的人吃粉,按6元一碗粉计算,那么常德市目前米粉月营业产值应该是2100万/月。 4、关于拓展域外市场优势和劣势 ①先说优势: ▶常德米粉名声还可以,局限在长株潭有较高声誉。而在全国范围,常德米粉和云南过桥米线、武汉热干面、重庆小面、螺蛳粉等还有相当差距; ▶操作简单、容易形成标准化; ▶常德人在省内影响大,有常德人的地方就有常德米粉。 ②再说劣势 ▶鲜湿米粉,不利储运,尤其是夏天,不适合冷藏,一遇冷藏,粉就碎了,若添加其他加强筋道的化学物,将影响口感,也不利健康; ▶常德米粉,汤头浇头熬制技术含量一般,和长沙米粉、邵阳米粉、湘西米粉、湘潭米粉、郴州鱼粉有一些重合,都是米线制品,无非粗细扁圆干湿之分,浇头用材做法之分。 ▶常德米粉不适合做干粉、半干米粉,如果是和广东河粉类似,就失去了鲜湿特色,味道也差了一截; ▶所有米粉制品也不适合做方便食品,君不见所有超市里的方便米粉都卖的不好,不及方便面十分之一。 5、拓展常德米粉的唯一出路 在域外市场拓展常德米粉的唯一出路是:在当地建米粉厂,把常德米粉的生产、烹制标准化、规范化,经营品牌化。鲜湿、湘菜浓郁口感是常德米粉的核心竞争力。 常德米粉必须保证浓汤、少汤的标准,而一碗水几根粉的长沙米粉做法只能葬送常德米粉这块金字招牌。 说了洋洋洒洒这么多,只是我这个门外汉的一孔之见,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 彬彬说事2020/8/7 图片:米粉.jpg ![]() |
|
1楼#
发布于:2020-08-07 14:45
楼主用心了,用数字来说明问题。只有当生活开支占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小,居民的幸福指数才会越来越高。而米粉作为常德人们的一个生活品,却与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高。所以。。。。。。米粉拖了常德人们幸福的后腿。
|
|
4楼#
发布于:2020-08-07 15:08
楼主,从字里行间看,你其实是支持产业化的,难怪你在其它相关帖子里不出声的。你支持产业化,是否与你所在的单位性质有关呢?得罪了啊老乡!
|
|
6楼#
发布于:2020-08-07 15:17
关键是不好吃了。不是原来那个味,尤其闻香月的粉,非常难吃,一碗肉丝还12快。桥南路边的肉丝才6快钱好吃多了。肉也多。这差距太大了
|
|
7楼#
发布于:2020-08-07 15:21
干死的粉,淹死的麵。
楼主算是常德市区土著人,对常德粉文化能剖析到位。粉,原本就是原常德市区(现武陵区、德山老城区)老百姓的主食之一。小时候天不亮就从米缸里盛一些米去卖粉点兑换,每斤略微支付几分钱。60年代,仅大饭店(现在的步行街)生产米粉。一口水井,一口大铁锅,一个大粗壳灶,一只大木桶,一根粗柱子。70年代初期,饮食服务公司丁副经理带学习队赴柳洲学习并引进了一条龙机械化生产粉的技术。常德市区人从不称“米粉”,就一个字“粉”。大家习惯了半夜去粉厂里兑粉,几个机械化粉厂(大饭店、如意、东门、德山)在半夜排着长长的队伍,因为从粉厂兑的粉叫“原汁粉”,没有化水。而做粉生意的是把粉厂原汁粉进回去用水泡几个小时,清早才拿去市场销售,赚的也是一点泡水钱,因为卖价就是出厂价。8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了市场经济,允许私有化后,如意粉厂一个青工去津市办了粉厂,当时津市有米面(手工做扁的),当地人也称其为粉,为了区分二种“粉”在买卖过程中称谓,就有了“圆滴”、“扁滴”一说。常德粉的工艺决定了其特有的筋道、滑爽、久煮不糊口感。米质、水质也是关键。木桶榨粉时代,做粉要用木水车拖沅江河水,生产出的热粉却要用紧临沅江的井水速冷。工艺上也是民间做“印印粑粑”都知道的下“熟欠”,就是现在大家都误会的“剩粉”。(过去没剩粉时就是蒸一锅米饭揉搓后加入粉浆中)这就是常德粉口感筋道、久煮不糊汤的技术所在。桃源茶庵铺蒿子粑粑好吃,也是用了“熟欠”工艺。所以,怀疑常德粉有好筋道是加了甲醛,那是不正确的。早稻米泡发也是有水温与时间要求的。 |
|
8楼#
发布于:2020-08-07 15:31
|
|
10楼#
发布于:2020-08-07 15:36
|
|
11楼#
发布于:2020-08-07 15:38
|
|
12楼#
发布于:2020-08-07 15:48
|
|
13楼#
发布于:2020-08-07 15:51
|
|
15楼#
发布于:2020-08-07 15:53
现在粉真的吃不起,12块钱的牛肉粉、17的羊肉粉、最便宜的肉丝至少都是8块了,以后只能吃光头粉了
|
|
16楼#
发布于:2020-08-07 15:54
|
|
17楼#
发布于:2020-08-07 16:03
因为码字匆忙,有一些错别字,修改后标准版如下:
一个不懂营销的人说米粉 米粉成了常德的一块金字招牌,在湖南省如雷贯耳,但凡有人说到常德,必然会提及常德牛肉粉。彬某不懂营销,班门弄斧,也说说常德的米粉。 ●常德米粉的特色,这也是常德米粉走红的关键 1、新鲜的米粉:常德市有很多米粉贩子,一般凌晨4点钟赶到米粉厂,5点多钟就在菜市场、社区摆起摊点开卖,新鲜的米粉,有一点点筋道,还有一股米香味,这是烹制米粉的基础; 2、水好:怎么说呢,实际上大家都是用自来水做的米粉,但不可否认的是,沅江水绝对比湘江水、资江水、珠江水水质强很多,很多常德人在长沙,甚至在广州、东莞办米粉厂,但是做出来的粉和常德本地比,口感总觉得差那么点意思;可能和水有关系吧,大家都这么认为; 3、长时间熬制汤汁和浇头:这是关键,更是常德米粉的核心,一般都会先天准备好食材,筒子骨、腿骨、牛腩、牛杂等,早上二三点多钟就开始熬制汤汁,熬制三四个钟头,讲究原汁原味。 4、下粉的方法:常德米粉是先烫好粉(粉最好从粉厂出来不发水),直接入碗,然后点上油盐酱醋辣椒油,再撒上葱花,再浇上少许熬好的汤汁(不能太多,也不能稀释),再浇上牛肉或者猪肉羊肉浇头,一碗美味的常德米粉就成了。 常德米粉区别于长沙的米粉,长沙米粉是先点上油盐酱醋,放下半碗开水些许汤,然后下几根扁粉,再加上酸豆角肉丝,满满一碗。长沙米粉和常德米粉没法比,当然,长沙杨裕兴、甘长顺的碱面还是蛮好吃滴,这也是彬某对长沙早餐唯一的爱。 ●常德米粉为什么感觉不如以前(十五年前)好吃了呢? 1、汤汁和浇头:彬某认为可能熬制的时间和食材不够,还有现在的化学调味品太多,很多汤汁都能调制出来,然而化学品终究是化学品,和原汁原味的熬制终归不同; 2、油不同:15年前,或者上个世纪,常德是鱼米之乡,有散装的菜籽油卖,只要高温煮熟一下菜籽油,就去掉了菜籽油的菜腥味,保留了淡淡的菜籽香味,而现在的米粉点,清一色用的调和油,工业生产的调和油和榨坊出来的菜籽油大不相同,大家知道现在的桶装油,炒菜放再多也挂不住在菜品上,也就是说,看不到油,而乡里压榨的土菜油,炒菜放一点就觉得香气扑鼻,这是现在粉不如以前好吃原因之二; 3、做法不同:现在常德米粉有长沙米粉的倾向,就是说下几根粉,然后一瓢开水半瓢稀汤,为什么放这么多汤水?几根粉一点点汤汁肯定不好看,不然人家食客会说店家小气,现在满满一碗水几根粉泡起,重量还是有滴。 4、米粉不适合太多汤水,为什么?米粉表面比较光滑,吸水比面条慢,汤汁和油盐入味比面条肯定差些。而面条表面粗糙,吸水吸汁快,容易入味。所以,米粉只能放少许浓汤,再加上浇头,这样才容易在米线上留住味道。这也是很多常德人喜欢吃干腌粉的根本之所在。 ●常德米粉产业化 1、产业化目的:从营销的角度分析,产业化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吃上常德米粉,然后追求合理的利润、可以持续发展的空间; 2、产业化不外乎规范化、标准化:常德米粉的产业化,少不了规范化, ▶米粉的工厂生产工艺标准化; ▶大米的采购、生产的用水、辅料标准; ▶生产所需的时间; ▶投放市场的运输时间,都需要规范化、标准化; ▶然后是对常德城区的粉店提出米粉制作的基本标准,用新鲜的米粉,不能长时间泡水;用安全的油品,用安全的肉制品、辅料熬制汤头和浇头; ▶还有环境卫生、从业者卫生; ▶然后就是允许店家的独制秘方和工艺,但是也要符合食品安全法,不能放粟壳; ▶价格的调控:价格是影响广大市民食客吃粉的最主要因素,以前2元,2.5元一碗粉的时代,都是诚意满满的一大碗,味道至今忘不掉,我基本天天早上在楼下的粉馆吃粉;后来涨到4元的时候,楼下粉店关门了,我基本一个月在外吃米粉15次;再后来涨到6-7元一碗粉的时候,大街小巷的粉店消失了60%,味道也差了许多,粉的份量已经从一碗粉变成一碗汤了,我每个月基本在外吃4-5次;现在涨到10元了,我基本不再在外面吃粉了,几年前就开始在家自己做面条吃了,除非外地朋友来常德,否则我不会上粉店吃粉了。 这里做了一个工资米粉价格比: 年代 早餐米粉价格 常德平均工资 比率 2000年前 1.5元 900 0.0016 2004年 2元 1200 0.0017 2012年 5元 2000 0.0025 2016年 6元 2700 0.0022 2018年 8元 3000 0.0027 2020年 10元 3500 0.0029 所以,常德米粉想走大众消费,必须价格亲民,如果走高端,经营者风险更高,将形成几个寡头经营,而常德大街小巷将越来越少米粉店,常德市民吃粉将成为“偶尔化”“稀客化”,这和常德打造米粉金字招牌是格格不入的。 3、常德市场 ▶常德市江北江南加德山人口约95万,加上流动人口共100万,20-55岁上班族人口约占54%,即54万,这部分人口若放在2004年,早餐吃粉的估计不少于40%,而今天,随着米粉价格走高、房价走高、生活压力加大,随着早餐多样化(包点、油条豆浆、北方烤饼、面包、面条、玉米棒、发糕、馄饨水饺、不吃早餐的、在家自己做吃),还能坚持在粉馆吃早餐米粉的仅存约10%了。那么常德市区目前米粉月营业产值约1260万/月; ▶如果按照2004年常德市米粉最火爆的年代,按照收入比计算,现在粉店米粉价格应该是6元; ▶早上吃粉的人如果有25%的人吃粉,按6元一碗粉计算,那么常德市目前米粉月营业产值应该是2100万/月。 4、关于拓展域外市场优势和劣势 ①先说优势: ▶常德米粉名声还可以,局限在长株潭有较高声誉。而在全国范围,常德米粉和云南过桥米线、武汉热干面、重庆小面、螺蛳粉等还有相当差距; ▶操作简单、容易形成标准化; ▶常德人在省内影响大,有常德人的地方就有常德米粉。 ②再说劣势 ▶鲜湿米粉,不利储运,尤其是夏天,不适合冷藏,一遇冷藏,粉就碎了,若添加其他加强筋道的化学物,将影响口感,也不利健康; ▶常德米粉,汤头浇头熬制技术含量一般,和长沙米粉、邵阳米粉、湘西米粉、湘潭米粉、郴州鱼粉有一些重合,都是米线制品,无非粗细扁圆干湿之分,浇头用材做法之分。 ▶常德米粉不适合做干粉、半干米粉,如果是和广东河粉类似,就失去了鲜湿特色,味道也差了一截; ▶所有米粉制品也不适合做方便食品,君不见所有超市里的方便米粉都卖的不好,不及方便面十分之一。 5、拓展常德米粉的唯一出路 在域外市场拓展常德米粉的唯一出路是:在当地建米粉厂,把常德米粉的生产、烹制标准化、规范化,经营品牌化。鲜湿、湘菜浓郁口感是常德米粉的核心竞争力。 常德米粉必须保证浓汤、少汤的标准,而一碗水几根粉的长沙米粉做法只能葬送常德米粉这块金字招牌。 说了洋洋洒洒这么多,只是我这个门外汉的一孔之见,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 彬彬说事 2020/8/7 |
|
18楼#
发布于:2020-08-07 16:09
|
|
19楼#
发布于:2020-08-07 16:11
|
|
20楼#
发布于:2020-08-07 16:39
常德米粉涨价是正常现象,一碗牛肉粉目前10元,
对比下重庆小面系列,其实重庆牛肉面什么的基本再15元上下, 常德米粉吃亏在于没有提供低端竞品,像是重庆小面(其实就是没浇头的素面)、武汉热干面, 正因为没有浇头,重庆小面、热干面至今才5元左右一碗, 想吃牛肉面,不好意思,15元一碗 常德米粉又想吃牛肉又不愿意涨价,怕是没法 |
|
23楼#
发布于:2020-08-07 17:03
研究透彻,分析到位!
![]() 一切都是市场淘选的结果,以后苍蝇馆是奢侈品了 ![]() |
|
24楼#
发布于:2020-08-07 17:04
散客!清真第一春!来一份牛肉浇头!
描述:触屏版 图片:1596790953 ![]() |
|
27楼#
发布于:2020-08-07 18:12
|
|
28楼#
发布于:2020-08-07 19:04
记得好多年前,我姨在下南门哪里卖粉,早上吃粉的人都没地方坐,人太多了,主要是好吃,浇头绝对是前一天晚上就在哪里煮着了,现在很少遇到这种味道了,可能是人都想争快钱,反正吃了哪么多店,我是再也没有吃到过,哪时候的粉是2.5一碗。重点是现在的粉也没有以前的米香了。精制的米味道还真是差了一点。
|
|
29楼#
发布于:2020-08-07 19:27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