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交通:红绿灯的科学配时确实有好坏之分,前些时候我也在论坛公开讨论过此技术话题。曾经也和有关专业人士说到运用新方法之后,其中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安全保障等各项指标都会有所提高,将明显优于目前的灯控方式,很显然,交通路口四相位对向放行法即将面临淘汰。回到原帖支持你的观点。对于仅有“双向四车道”的沅水一桥而言,对于交规意识或公德意识还不够强的城市而言,桥南的“四相位对向放行法”不合适,容易发生“肠梗阻”。以前桥南采用大圆盘,桥北较远处(青年路口)采用“四相位对向放行”,加上当时汽车保有量远低于现在,所以能基本保持畅通。现在没有了桥南大圆盘的“细水长流”,汽车数量又急剧增加,放行时的各种抢道、超车、违章现象司空见惯,不发生“肠梗阻”才怪呢。
图片:新建位图图像.jpg
Passion:支持你的观点。对于仅有“双向四车道”的沅水一桥而言,对于交规意识或公德意识还不够强的城市而言,桥南的“四相位对向放行法”不合适,容易发生“肠梗阻”。以前桥南采用大圆盘,桥北较远处(青年路口)采用“四相位对向放行”,加上当时汽车保有量远低于现...回到原帖你已经说得很具体了,对于常德的交通发展我们都有切身体会。但交通是我们生活中的大学问,,由于每个人的心里状况和行为准则各有不同,为此在遵守交通规则方面会体现不同和差距。而在我研究交通问题时也会综合考虑这些情况,我也会认为人对交通过程的选择也将处决于对交通的信任和极限忍耐度。所以我们在批评人的同时更要关心他们最需要什么?我们还能做些什么?继而观察在给予和满足之后,我们的交通是否还会存在乱象?所以说,我们城市交通的通畅将完全处决于技术运用,而非限制和相互叫劲,互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