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921095
一级网友
一级网友
  • UID548098
  • 最后登录2025-11-02
阅读:86回复:0

[建言献策]关于强化常德市高职护生养老照护职业认同,夯实养老服务人才基础的建议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25-10-31 19:30扫一扫,手机看帖


一、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养老照护服务需求持续攀升,老年人口规模和高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湖南省将养老服务业列入重点发展的健康产业领域,明确提出要构建以居家社区为基础、机构为支撑、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常德市作为全省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级市之一,2023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已超过25%,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7%。在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养老照护人才供需矛盾愈发突出,护理人员总量不足、结构老化、流动率高等问题日益严峻,已成为制约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本地养老照护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承担着为常德及周边地区输送专业护理人才的重要使命。调研结果显示,虽然约75%的高职护生对老年护理行业持认可态度,认为其社会意义重大、就业前景良好,但真正有意愿进入养老照护岗位的比例明显偏低。部分学生在毕业后倾向于选择进入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继续升学深造,表现出对养老服务行业“认同其价值、却不愿从业”的矛盾态度。如何有效提升高职护生的职业认同与就业意愿,完善养老照护人才培养、吸引与留用机制,已成为推动常德市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现存问题
(一)就业意愿存在矛盾
通过调查发现,高职护生普遍认同老年护理行业的社会价值,认为该领域发展前景良好、就业稳定。然而,当积极态度转化为实际职业选择时,却受到薪资待遇、劳动强度、社会地位等现实因素制约。由于工作辛苦、晋升空间有限,部分学生在面对岗位时产生心理退缩,呈现出“认同行业价值,却回避实际岗位”的现象,行业整体吸引力不足。
(二)择业动机存在双重性
调查发现,高职护生在兴趣和社会价值认同上得分较高,体现出较强的职业热情。但同时,他们对职业代价的担忧也相当突出,如体力消耗大、心理压力重、晋升渠道窄等问题,使其在理想与现实间反复权衡,呈现“积极认同”与“现实顾虑”并存的双重心理状态。
(三)影响因素复杂多元。
高职护生的职业选择不仅受课程学习和个人兴趣影响,还与家庭环境、经济状况、社会舆论等多重因素密切相关。来自农村或经济条件较弱家庭的学生,在就业选择上更易受到现实约束;有过照护老人的经历或家庭成员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对行业的理解与认可度明显更高。尤其是职业认同,是影响其动机和选择的核心心理变量。如果护生无法认识到老年护理的社会价值,即使政策和待遇有所改善,也难以形成内在就业动力。
(四)职业发展通道不够清晰。
目前老年护理岗位在职业晋升与专业拓展方面缺乏系统设计。纵向晋升路径模糊、横向转岗渠道不畅,导致高职护生难以看到明确的发展前景。同时,与康复、健康管理、养老管理等相邻领域衔接不足,使得职业成长空间有限。许多高职护生在实习或工作初期即萌生离岗想法,造成行业“进不来、留不住”的持续困境。
三、对策与建议
(一)构建系统化职业认同培育链,增强职业价值感
1.课程建设前置化。在护理类专业新生教育阶段纳入“老龄化国情与社会责任”专题教育,将老年护理等相关课程设为纳入必修学习内容,系统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职业导向,促进老年照护理念在学习初期形成。
2.实践体验常态化。依托常德市社会福利院、福寿颐康园、爱颐家医养中心等机构建设“老年照护实训基地”,实施学期轮训制度,使学生在真实照护场景中积累经验、理解服务价值,形成情感认同与职业信念。
3.校园文化引领化。举办“青春护老·照亮晚年”主题教育月,持续开展“老年护理技能竞赛”“敬老故事分享会”等活动,邀请在养老机构从事老年照护工作的优秀毕业生进行经验交流,构建以专业荣誉为导向的校园文化氛围,强化职业归属感。
(二)建立多层次激励机制,缓解经济与心理双重压力
1.政策激励精准化。设立养老护理人才专项补助,对毕业5年内进入养老机构从事照护工作的高职护生发放一次性入职奖励及阶段性岗位补贴,激励青年护理人才扎根养老一线。
2.校企激励多元化。 推行“奖学金+就业岗位”联动机制,由优质养老机构提供奖助学金与就业承诺,对在校期间表现突出的学生实施定向培养与定向录用,形成教育培养与岗位供给的闭环管理模式。
3.精神激励制度化。建立“养老服务先锋”“青年护老榜样”等荣誉体系,将老年照护志愿服务与学分考核、评优评先挂钩,树立典型示范,形成“以榜样引领职业认同”的激励格局。
(三)实施岗位吸引力提升工程,改善职业体验
1.改善基础设施与工作环境。将养老机构基础设施改造与智能照护设备建设纳入养老服务专项资金支持范围,推广使用助行辅具、智能护理床、跌倒报警系统等设备,降低一线护理员体力负担,优化工作体验。
2.推广“导师带教”制度。在养老机构内部建立分层带教体系,实施“一对一带教”模式,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理员指导新入职人员,强化职业技能传承与岗位适应性培训,减少早期流失。
(四)完善职业发展通道,增强长期职业预期
1.纵向晋升体系建设。构建养老护理职业等级体系,建立“助理护理员—初级护理员—中级护理员—高级护理员”晋升路径,将职称等级与薪酬待遇、技能考核直接挂钩,提升职业成长的可见性与激励性。
2.横向拓展路径完善。建立老年护理与康复治疗、健康管理、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等领域的跨岗流动机制,鼓励养老护理人才多方向发展,实现由单一照护岗位向综合服务岗位的延展。
3.职业跟踪评估。建立老年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追踪数据库,动态监测就业去向、从业稳定性与职业满意度,将评估结果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优化与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形成人才培养质量闭环。
 老年照护人才的培养与留用,是常德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通过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强化职业认同培养、优化激励政策、改善岗位体验、拓宽发展通道,可有效提升高职护生的职业信心与从业意愿。建议市教育、民政等多部门协同推进,推动形成“校地协同、产教融合、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为建设宜居、宜养的幸福常德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建议人:黄棋,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2025年度常德市社会科学课题基础项目(CSP25JC212


部门 发帖时间 满意度 状态
市民政局 10-31 19:30:53 待处理
回复 扫一扫,手机看帖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