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的春节 作者:孟天胜 常德人过年,最先是从河街开始的……。 初八这一天,也就是在腊八这天,河街的店铺有卖腊八粥的,这粥是用各种豆、花生和米熬制而成,游客老远都可以闻到这粥的香味。这天,大河街、小河街和麻阳街备购年货的人也多了起来,有买腊肉和土特产的;有买春联和窗花纸的;还有上杨家大院和鸽老汇订年夜饭的,川流不息地人群给古老巷子带来了生机和诱人的年味儿,吆喝声也不绝人耳,卖糖糊芦哟,卖棉花糖哟,嘴里不断地散发着热气,腊八腊八,冻死寒鸦,尽管这天很冷,也阻挡不了人们买年货的热情,在乡村振兴馆门都快挤破了。 过完腊八节,一晃就到了小年,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腊月二十四才是南方的小年,常德临近湖北的荆州,南北方都沾得上边,因此常德人也有不少数人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但是大多数常德人都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常德人非常重视这一天,从这天起,就算正式过年了,也有常德人沿习北方人吃饺子的习俗,各种馅的饺子都有,但大多数家庭的习惯还是做几个钵子菜,虽然规格和品种比不上三十的年夜饭,那必定是小年吗?就算是除夕年饭的一次彩排,年味儿渐浓。 过了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都忙了起来,大街小巷、街上人家和乡下农户到处都是搞卫生大扫除的,有的忙着擦窗户,有的忙着洗衣被和窗帘,还有的忙着买烟花炮竹,春节期间常德城区虽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因小孩喜欢这东西,所以,每家每户多多少少都准备一点,那怕是买上几十个小小的摔炮,也想让小孩们过过瘾。 腊月二十六就有人开始吃年饭了,但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或大年三十这三天,听老人说:二十八越吃越发,二十九越吃越有,三十就更不用说了,远方的游子,不管是有钱人,还是没有钱的人,是远还是近,都会不辞辛苦地赶回家来,和家人团聚。 乡愁,是永远割舍不断的情结,除夕是一家人最盼望的日子,也是大团圆的日子。男人们会早早地起床在家的门口贴上春联和福字,挂上红红的灯笼,祈求好运。女人们更是忙前忙后,一会儿在灶房煮猪头,乡下人叫“神户”,是祭祖用的;一会儿会炖鸡鸭鱼肉,热气腾滕,那香味十里八地都闻得到。小孩子在大人的叫喊下,个个穿上鲜艳的新衣,手里拿着摔炮,嘴里吃着糖,那高兴地样子,全都挂在了脸上。 常德人吃年饭,不管是城里还是城外都有很多地讲究,据说都是老人传下来的,乡下人的堂屋三十都会摆上“神户”祭祖。这天,吃年饭之前,都会给已故的亲人“送亮"或摆上筷碗,接“老人”吃年饭,这是一道少不了的程序,一般家主事的儿子都会给己故的父母三十“送亮”,不然,己故的父母会黑灯瞎火,找不到回家路,城里人就不一样了,都会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或选择高档的酒店,或为了节省开销,自已动手做年饭,不管那种形式,几个钵子菜,鸡鱼肉这几道菜是少不了的,吃年饭时,大人们都会叮嘱小孩们端好碗,不要把碗摔破了,这天和初一都不能摔破碗和杯子的,不然,会有不好地事发生。 除夕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城外地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到处都是鞭炮声响外,还有酒肉的香味,大人和小孩都穿上各式各样的新衣服,红红的对联映衬着鲜艳的服饰,格外喜庆。在外打工的人,不管漂泊多远,这天,都必定赶回家来吃三十的团年饭,那是乡愁,也是家的年味,亲人们围坐在一起,或问长问短,天南海北地趣闻轶事,说不完的话,扯不断的情。吃完年饭,无论是长辈,还是小辈,都会早早地守候在电视机旁,准时看春节联欢晚会。这天,除了看春晚外,都要守岁,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和习俗,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大一点的小孩,尽管有些困意,也会打起精神,等长辈发了压岁钱以后才去睡觉。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街上的店铺都关上了门,乡下的屋门口前到处都是燃放烟花炮竹的纸皮。这天,户户起床的人也比平时晚一些,一般都在早上九点才起来,漱完口,两个卤蛋和一碗红枣或一碗汤圆完事。这一天,不动扫帚,不丢垃圾,大多数人都做到了,初一不出门这习俗,年轻人很难做得到,到常德河街玩的,到德山乾明寺拜佛的,还有去登太阳山的,那里好玩就去那里玩,什么“破五”,根本顾不了那么多。 初二就大不一样了,女婿去丈人家拜年,大包小包都往老丈人家提,没有丈人拜的,也就去亲戚家拜年了,七大姑,八大姨的,串东家,走西家,还有好朋友相互拜的。给领导拜年的, 就不好说了,都怕碰红线,大多比较收剑。多数店铺是正月初六开张,但不是很忙,河街看热闹的人也多了起来。今天春节,没有下雪,似乎缺了点什么。孩子们都喜欢春节下雪,去了年春节,雪下得早,童话般的世界,孩子们出来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尤其,是河街的雪夜,美极了,像是黄永玉特写的油画,五彩斑斓……。 又一个春节的高潮,那就是元夕,处处张灯结彩,尤其是河街,1·5公里长的街道挂满了各种各样灯饰。白天,逛灯会的人,人山人海、络绎不绝,有踩高跷的,有舞狮的,有猜灯迷的,还有去德山逛庙会拜佛的,听鸳鸯走马楼的丝弦。在穿紫河边,喝茶的,照相的,遛湾的人,休闲得很,年饱,年饱,也不忘了跑到壹德壹嗖一碗米粉,去青龙泉喝一碗擂茶。晚上,就更热闹了,和家人、亲人、美人、情人来河街凑热闹,店铺内外摆满了各式各样土特产:糖粑粑、棉花糖、牛皮糖、麻辣肉、酱板鸭 ,还有汉寿和河州的甲鱼,谁都想尝一尝?最吸引客人的还是当地的牛皮糖和酱板鸭,传说,乾隆皇帝曾到常德牛鼻滩游玩,尝了一口当地牛皮糖,便喜欢上了这糖,并封为“贡品”,酱板系列就更惹人喜爱,礼品袋各形各色都有。这天,户户都要吃元宵,还有拜年的,有心拜年,十五都不迟。 这天一过,年也就算过了,学生们陆陆续续开始上学,大人又去照样做事、忙着干活。我最喜欢地还是在常德过年,尽管常德的春节没有北上广那么高大上,但都很实在,很有年味,钵子菜往桌上一摆,少则五六钵,多则十来钵,几瓶常德产的武陵酒也很显眼,芙蓉王就更不用说了,你装我,我装里,都是“黄嘴”,这是那个城市无可比的。有人放烟花,有人追晚风, 世界赠予了常德的春节,我爱你,常德,但我更爱常德的春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