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12回复:1

[草根书写历史]常德方言词语趣探(17)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25-01-12 21:01扫一扫,手机看帖
:语助词,普通话读音统一都是轻声de,那是北方语音。得字,常德方言的读音不是轻声,是古已有之的阳平声,与德字同音;地字,方言仍沿用着自古以来的读音,和弟字同音。
至于“的”,常德人也是读的古音。证据是:古韵书《唐韵》等的“的”字都注音为“丁历切”,切出来的读音就是。明末清初顾炎武所著《音学五书》里说:“宋人书中凡语助皆作‘底’,并无‘的’字。又,今人‘小的’,字亦当作‘小底’。”确证明清之际,“的”字和“底”字同音,都读。直到三四十年代,许多文人的著作里面,语助词都是“的”“底”混用。所以常德方言“的”字读,良有以也。
:底字自古以来其实有两个读音,一个是众所周知的,经官方确定为现代汉语国标音;还有一个读音普通话里没有,但常德方言把它沿用下来了。那个读音《康熙字典》的注音为“都木切”,切出来是dōudóu,与兜字同音,所以底字也可以读成dóu。常德人说锅底、盆底、碗底、到底……一律是读dōudóu;说底下是“底(dóu)上”或者“底(dóu)脚下”,依据的就是古音。
此外,澧水一线常把“到底”说成“到止”,是因为底字有“止”的义项,这是在用同义词,并不是底字还可以读“止”音。
:谁都知道,这个字普通话念duàn,和段字同音;谁都不知道,这个字本来不念duàn。念什么?古时候都是念的duǎn,和短字同音。证据呢?古韵书《唐韵》和《正韵》的注音是“都管切”,《集韵》和《韵会》的注音是“睹缓切”,切出来的读音都是duǎn众口一词地标明:断字的古音念“短”。
在一些方言里面,断字仍然保留着古音duǎn,如湘方言的一些地区。常德方言念“断”字,古来读音也很可能就是duǎn,在北方话持续不断地南向熏染下,切断、阻断、断绝等“断”字组成的双音词,常德人都已按普通话的音读duàn,和段字同音。而“断”字在独立单用的时候,常德方言则仍然保留着古音duǎn和短字同音。如:家里养的猪跑出来了,主人着急地追它回去,看见前方路上有人,于是大叫:“前面的大哥帮个忙,帮我把猪断(duǎn)转来一下!”这里断字的意思是“阻拦”。孩子染上了痢疾,被紧急送去住医院,打针吃药两天才有所好转,家长终于松了一口气,说:“总算断(duǎn)住了……”这里断字的意思是“遏制”。昨天暴风雨,一棵大树倒下来横在了路上,村主任找到老田说:“你的责任山上倒下来的那蔸树把大路断(duǎn)到(dǔu)哒,你找几个人去把它弄开吧!”这里断字的意思“拦住”。
断字,《说文解字》的注释为“截也。”而“拦”、“遮”、“遏”、“止”都是它的引申义。
:普通话读音jiā,和加字同音;常德方言读音gā,和嘎字同音。家字自古就有两个读音:集韵》等韵书的注音为“居牙切”,切出来就是普通话继承下来的读音jiā唐韵》的注音为“古牙切”,切出来就是常德方言沿用的读音gā。常德现在多数人已在使用普通话的读音jiā,只有少数词语和偏远地方仍然沿用着古音gā如:“人家”“家什”“家的、野的”“是哪家的”,都是说的gā音。
:普通话标准读音jià;常德方言读音ga市城区声调为阳平、县乡声调为“阴上”。《唐韵》的注音是“古讶切”,切出来是,念嘎字的去声,与常德方言只有声调差别。
常德人说一架飞机、打架、摆架子等少数字眼时,架字接近标准读音,念jia,市城区声调为阳平、县乡声调为“阴上”;其余的架字基本都是用本地方言读音。如:“衣篙子在禾场里架好了,把这些衣服用衣架架撑起挂出去。”“坏了,坏了!两条牯牛在田里架脑哒!”“还不快点回去,电视剧都要架势哒!”这些架字全是用方言读音ga
其中“架脑”一词的来由:牛羊的武器是头上的角,遇敌就低着脑袋用角触上去,所以牛羊打架叫做架脑或者触脑。羊打架多叫触脑,因为羊是先后退几步,直身提起前腿,很绅士地摆足架势,再放下前腿猛力以角相撞,一触之后随即分开。如果没有分出胜负,可以重新再撞。牛打架多叫架脑,因为两牛以角相撞以后就架着不肯分开,眼睛里的血丝发红,狠命地要把对方抵垮,直到有一方耗尽力气崩溃逃去。人有时也被牛羊攻击,就说“被它触了一脑”。人被羊触一下事小,被牛角剜一下那就是天大的事。从前有一个自私的人,养了一头公水牛,特意用刨子把牛角刨得很尖,所以他的牛打起架来所向无敌,常常把别家的牛触死、人剜伤。于是这头牛不可一世,脾气越来越暴躁,终于有一天用锋利的牛角回应了主人的鞭子。这人死在了自己制作的利器下,从损人开始,以害己告终。
架势”一词的来由人们无论做什么,总要先拉开架势再动手做,所以常德方言把架势做了开始的代用词例如:“今天兄弟们来了,没得么得好招待。常言道:菜不好,饭吃饱、酒喝好。来,端杯子,架势!”“你这伢儿真不像话,光只晓得玩,还不架势写作业!”架势有的时候也有人说成“架场”。
:很多常德人说“刚刚”“刚才”“刚好”,刚字的发音常常是jiāng,和姜字同音,与普通话不一样。查古韵书,《唐韵》的刚字注音是“古郎切”,读音的确是普通话的发音gāng;而《集韵》的注音是“居郎切”,切出来的读音却是jiāng,和姜字同音。所以,常德方言的这个读音应是古方言读音。
:普通话读音为jiǎng,常德人开口就是gǎng,读音同港字。讲字在《唐韵》等古代韵书里面,都是“古项切,音港。”方言的读音沿用的正是古音。所以常德人写方言词“讲话”不必写成“港话”,那会造成歧义;只管大胆地写成“讲话”,因为讲字的古音就是gǎng(港)。
:这里只讨论睡觉的“觉”字读音。《增韵》说:“梦醒曰觉。”指的就是睡觉的觉,普通话的读音是jiào,和叫字同音;而《唐韵》的注音却是“古孝切”,切出来的读音是gào,和告字同音。
“睡眠”这个概念下,只有“睡觉”一词,常德人受普通话的影响,觉字读音为jiáo,是普通话读音的阳平声;除此以外,觉字读音都是gáo,是古音的阳平声。例如:“昨天耽误瞌睡了,今天要好好睡一觉。”“快十点钟了,还不快点困觉去!”另外,还有儿歌:“小宝宝,困觉觉……”从前还有一种招贴:“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觉困到大天亮。”这些觉字全都要读gáo。这个是市城区的读音,县区和乡村的读音也是gao,但声调要用“阴上”。
:繁体是“礦”,普通话读音kuàng《康熙字典》的注释:礦,同磺。就是说礦字本是磺字的异体字
字的源流久远,《说文解字》就有收录,释义为“铜铁朴石也”,翻译过来就是“用于提炼铜铁的石头”,那么磺字就是初始的矿字。后来这个磺字演变出了两个读音,一个是《集韵》诠释的“胡光切,音黄;石名。”切出的读音为huáng,与黄字同音,专用于硫磺石;另一个是《康熙字典》诠释的古猛切,读若穬;铜铁朴石也。”泛指矿石。此外还有一个异体的鑛字,《康熙字典》诠释为“古猛切,音懭;铁也,又金璞也。”也是“矿石”的意思。两个字的反切都是古猛古音读若mǎng,其韵母与的声母相切,读音就为guǎng,说明磺、鑛、礦三个字在古代都读“广”字的音。
汉字简化以后,磺字只限用于硫磺,鑛字被废,礦字留下,简化为“矿”,读音定为kuàng,不再读guǎng音。而在常德的石灰石产区,人们还是叫石灰石为“石灰矿(广)”,作为一个专有读音沿用下来了。
回复 扫一扫,手机看帖
skyzzf
一级网友
一级网友
1楼#
发布于:2025-01-13 08:16
这是真正沉下心来做学问的人,佩服呀!!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