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乡村休闲产业玩出新花样 编者按 休闲产业是指与人们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密切相关的产业,对于刺激消费、扩大就业、拉动经济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常德市在乡村休闲产业发展中,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农耕文化优势,打破了以往以吃农家菜为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等传统模式,向集中抱团、文体融合等方向寻求突破,把传统的乡村休闲产业玩出了新花样。 ![]() 山水相依,是大自然馈赠给赛阳的宝贵财富。记者 谭明 摄 大山里的速度与激情 通讯员 葛墨含 趁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东风,桃源县茶庵铺镇古溶溪村有了常德市第一家室内滑雪场——桃花雪缘四季滑雪场。走进大山,不再是单纯的游山玩水,还可以在滑雪场里过把瘾。 “这是我第一次来滑雪,感觉很刺激很开心,之后应该还会再来。”10月9日,常德市肿瘤医院的护士张利说,和她同行的三个朋友也是年轻的医护人员。 桃花雪缘四季滑雪场距离常德市区大约70公里,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途经杭瑞高速,在茶庵铺下高速后再行驶10分钟的路上山,即可到达滑雪场。滑雪场的停车坪十分空旷,还有很多当地的村民正在晒谷子,几只小狗肆意嬉戏着。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滑雪场内一片寂静,直到下午2时,这里才迎来了当天第一批客人。 “今年的旺季在暑假,主要集中在年轻消费群体。国庆长假后期,天气影响了滑雪场的人气,今年的国庆人流量只达到了往年的百分之三十到四十。”桃花雪缘四季滑雪场的负责人曾小峰告诉笔者,10月1日到5日人流量相对比较可观,每天都过了百。10月5日之后,受天气影响,人流量直线下滑。 桃花雪缘四季滑雪场成立于2016年,坐落在桃源县茶庵铺镇古溶溪村,背靠乌云界。滑雪场2017年正式开张营业。作为常德市第一家室内滑雪场,这里在开业之初得到了湖南省以及全国各地游客的青睐。截至目前,滑雪场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场内配备了一条宽40米、长140米的初级滑道,非常适合初级滑雪爱好者游玩。滑雪场提供全套滑雪装备的租赁,为初次体验的游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室内为戏雪的游客配备了同等高度的室内滑道,可供游玩。 “当初创办这个滑雪场,是借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东风,想在南方推广冰雪产业。”曾小峰说。桃花雪缘四季滑雪场靠着举办多项有趣的活动,成功打开了知名度。比如,2019年,滑雪场举办过的活动包括“寻找民间滑雪高手”“雪地火锅节”等等。 滑雪场配备了专业的教练,对于初次滑雪的游客,他们的存在异常重要。入场时,他们会为每一位游客进行安全讲解,并在场内提供一对一和一对多的基础技巧讲解。“今年国庆期间的教练出课率高,质量也还不错,但就是人来得少了。”滑雪场校长程佳皓说。 程佳皓是东北人,22岁,从事滑雪教练的职业已经6个年头了,在南方很多滑雪场都做过。现在,滑雪场配备的6名教练都是他东北最好的朋友。对于他来说,管理一个团队并不简单。如何让他们拥有稳定的收入,成了现在最大的难题。“他们的情绪很重要,如果一天到头都没有课可以接,我就得想着带他们出去吃顿好的,保持愉悦的心情。” 国庆假期已经结束,曾小峰告诉笔者,天气转冷之后滑雪场会迎来一个小旺季,紧接着,就会迎来寒假的全面旺季。 “滑雪是一项非常具有激情、具有挑战,能够充分释放自己压力的运动,人生需要一次滑雪的体验。”曾小峰说。![]() 滑雪场上过把瘾。通讯员 葛墨含 摄 墨香浸润农家乐 记者 孙玮怿 通讯员 伍中正 柳叶湖金荷花庄园从农耕文化着手,发掘本土文化,讲好本土故事,用地方文化的魅力来打造特色体验区,丰富庄园内的旅游元素,让游客能静下心来品茗这方山水背后的风土人情。 金荷花庄园是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较大的休闲农庄,位于太阳山下,红旗水库边,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深受常德市民和外地游客青睐。国庆8天长假,金荷花庄园有点忙。 “尽管受阴雨天气影响,但每天接待客人14桌左右,每天餐饮营业额不低于11000元。”金荷花庄园负责人刘吉高说。 柳叶湖金荷花庄园是湖南金荷花休闲农业有限公司打造的农旅项目,位于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的“太阳谷”。庄园2016年被湖南省旅游系统评定为省五星级休闲农庄,2019年被湖南省农业厅授予湖南省休闲农业示范农庄。庄园内用长廊、树林、水面等田园元素,开辟了有机种养、生态休闲、观光度假、餐饮娱乐、农事体验等区域,游客可以体验到垂钓、烧烤、蔬果采摘、磨豆腐、篝火晚会等特色项目,也可以享受登山、乡间骑行的休闲乐趣。 10月7日,游客胡兵与女儿将20多位同学、家长的聚会选择在金荷花庄园,感受了金荷花庄园优美的环境和新近推出的地道农家菜。“金荷花庄园生态环境好,可用餐、可垂钓、可采摘、可烧烤,多方面满足游客的需要。”胡兵说。 为满足国庆长假游客需求,金荷花庄园在原有10多个特色钵子菜的基础上,推出了钵子菜肥泥鳅、土鸡炖排骨等“硬菜”,让游客一饱口福。“钵子肥泥鳅好吃,特入味。”在湖南中烟集团工作的温先生吃过“排骨炖土鸡”和钵子肥泥鳅后赞叹。10月2日,温先生一家人自驾游玩柳叶湖后,选择在金荷花庄园吃中餐。大锅飘逸土鸡排骨合炖的香味,钵子里泥鳅色香养眼诱人。他们一家人坐在灶台边感受到了金荷花休闲农庄的舒适和美餐。 除了美景、美食,金荷花庄园还有另一个身份——白鹤镇诗教活动中心。刘吉高说,无能长假还是平时,金荷花庄园都会免费为游客提供笔墨纸张,让游客尽情舞文弄墨。“想不到在金荷花庄园还能过把练字瘾,真的好惬意。”正在书法室内参观的朱彦锦感叹。10月1日,白马湖中学高一学生朱彦锦和市一中高一学生翟亿璇两家人一起畅游了“太阳谷”。 宽大的桌面上,洁白宣纸铺开,在金荷花庄园同心文化工作室,朱彦锦、翟亿璇先后提笔用欧、颜、柳、赵四书体书写“祖国繁荣昌盛”6个大字。心情畅快,墨香飘逸,两人扎实过了一把练习书法的“瘾”。 “对于国庆长假期间餐饮消费超过2000元的消费者,九折或者九五折结算。”刘吉高说。10月1日,天气晴好。市民陈先生邀请了30多个客人游玩柳叶湖,中午在金荷花庄园消费,庄园除了赠送棋牌室和茶水消费外,4000多元的餐饮费用按九折结算。“结账时,农庄给我们打了折。”陈先生一脸高兴地说。 国庆长假,金荷花庄园确实有点忙。“餐饮、垂钓、烧烤区的工作人员全员上岗,长假期间,庄园综合收入比较理想。”刘吉高坦言。![]() 桂花树林中,小朋友乐在其中。 通讯员 曾敏 摄 浪漫花海乐事多 记者 武大为 武陵区天景花池田园综合体以乡村为基础,走农业生产交易、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田园娱乐体验、田园生态享乐居住等功能复合发展之路,是我市重要的田园综合体项目。 “此景只应天上有,落入人间似画卷”,这是武陵区天景花池打造之初美好的愿景。今年中秋、国庆双节相会,尽管天公不作美,阴雨绵绵,但依然没有挡住人们对田园美景的向往与追求。长假期间,记者在天景花池看到,虽然荷花落幕,月季、玫瑰、波斯菊等竞相开放,雨中赏花,别有情趣。 天景花池田园综合体位于武陵区芦荻山乡境内,盛夏时节景色最为动人。粉霞、红台、玉碗、龙飞、舞妃、白雪公主等近百种荷花争奇斗艳,白色清爽、粉色温柔、黄色典雅、绿色清凉,单瓣、重瓣相得益彰,朵朵荷花错落有致,静看如一幅水彩画,游走其间感受清风徐来、荷香雾岚,如入画般梦幻。![]() 浪漫花海。记者 武大为 摄 都市人心中的世外桃源,大多以田园风貌呈现,天景花池田园综合体项目意图打造成为乡村与农业的新型有机结合,同时满足在快节奏生活中的都市人群对慢节奏田园生活的向往及需求。为了呈现最原汁原味的田园风光,天景花池以乡村为基础,融合了科普教育、田园风光、美食小吃、户外婚礼、户外露营、垂钓、烧烤等项目,景区内常年活动不断,人气始终不减,现设有以武陵区知名地点命名的小型度假公寓木屋23栋、占地近12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00人的餐厅1栋。去年7月18日对外开放,开园仅3天就吸引了百余万人的关注,进园达3万余人次。 作为我市重要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它将农业生产交易、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田园娱乐体验、田园生态享乐居住等功能复合,同时极大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和创收。周边村民将种植的草本咖啡、羊肚菌,制作的皮蛋等农产品摆出来供游客品尝挑选,餐饮、零售、农副产品售卖、停车服务等成为当地农民的新收入增长点。天景花池田园综合体不仅成为美丽乡村的典范,更加快了城乡的互动和交流,将农业与服务业相结合,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又将极大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带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村民黄朝善说,村民们把土地流转出来可以获得一份报酬,在园区内打工还能拿一份薪水。相比以前种地,每年可以增收近万元。 绿水青山皆风景 记者 谭明 桃源县沙坪镇赛阳村以整村推进、一组一品模式推进乡村休闲产业发展。游客除了可以在水果基地采摘外,还能体验船上观景、山中骑行、溯溪露营的乐趣。 “赛阳三只角,除水就是坡;尽是单身汉,很多无老婆。”日前,赛阳村党总支支委委员夏志敏说,这是很久以前流传在桃源县沙坪镇赛阳村的“民谣”。 他告诉记者,赛阳村环绕王家湾水库,分布在水库的三个“角落”,域内都是山地和坡地,耕地很少。村民靠山吃山,以砍伐楠竹、杉木为业,经济发展滞后,人均年收入仅有5500元左右,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老大难”村。为了谋生,村里的年轻人只能出去打工,留在村里的大多都是老弱病残妇,是典型的“空心村”。夏志敏是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此前他一直在外地工作。 2016年,市、县两级扶贫工作队进驻赛阳村。“他们一来,就先把路修通了。”夏志敏说,进村的路通了,村子一下子就活了起来。“我们这里在乌云界自然保护区,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当年制约我们发展的大山,一下子就成了大自然馈赠的‘财富’。”![]() 柳荫下,游客享受垂钓乐趣。 通讯员 曾敏 摄 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赛阳村的乡村旅游慢慢发展起来。船上观景、山中骑行、溯溪露营……一个个“山外”的旅游项目在村里落户。“山外人”一个两个三个地来到村里,寂静的小山村人气旺了,以前急着走出大山的年轻人也回来了。夏志敏辞去了在国企的工作,回到了村里。“我开了家民宿,小店的生意还不错。” 今年8月,盛夏时节,记者第一次走进赛阳村。从常德市城区出发,约一个半小时车程,沿着宛若大山“银腰带”的水泥公路来到了村里。群山环绕,风景秀丽,植被繁茂,湖水碧绿,船行湖面,心旷神怡。当时,正赶上当地新开发的山地漂流项目刚刚开业,如织游人让小山村好不热闹。 夏志敏告诉记者,为了村里的乡村旅游持续发展,村里以乌云界自然保护区特有的虎凤蝶命名,成立了虎凤蝶乡村旅游观光专业合作社。并依据各组特色,按照“一组一品”的经营模式,各组分类发展配套产业。其中,大观组以民宿、餐饮为主,不断提升接待能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服务业;夏家湾组大力发展蓝莓、白玉琵琶种植业;钱家坪组、左家坪组发展乌梅种植业;野鸡岗组发展黄金梨种植业。产品外销的同时,开发旅游采摘业务,建有600亩高端水果观光采摘基地,为大观组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其他组有的发展生猪养殖,有的发展水产养殖,兼具观光、产品销售等功能。 “一举两得,既发展了乡村旅游,也培育了村里的特色产业。”夏志敏介绍,赛阳村顺利“摘帽”,“老大难”村变成了远近有名的旅游村。这几年来,赛阳村年均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不仅有常德市域内的游客,还有长沙、湘潭等地的游客慕名而来。2019年,全村旅游收入300万余元,仅蓝莓的销售就有28万元,另外还有50万余元的蓝莓酒销售额。 “今年国庆,虽然受天气影响,但仍有3000多人次的游客来到了赛阳村,旅游收入20万元左右。”夏志敏告诉记者,游客们来到村里住民宿,登赛五龙仙山,烧篝火、烤全羊、吃农家菜,玩得不亦乐乎。 |
|
4楼#
发布于:2020-10-12 20:55
乡村休闲产业玩出新花样,物质文明提升之后,更需要精神层面的消费的同步升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