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纪念九一八事变89周年 以强国心态回顾历史 时间:2020-09-18 来源:http://military.people.com.cn/n1/2020/0918/c1011-31866198.html 作者: ![]() ![]() ![]() 活动在吉林省敦化县牛心顶子一带的抗联第二路军一部。(来源:中国军网) 以强国心态回顾历史,凝结民族精神东北沦陷后,敌后群众自发组织起抵抗力量。徐焰提到,1932年初,由地方民间团体、山林队等组织的东北义勇军达到将近40万人。对此,南京政府非但没有派一兵一卒支援,还于1933年5月同日本签订了屈辱的“塘沽协定”,承诺取缔关内抗日运动并不支持东北的“反满抗日”。领导力量孱弱的义勇军,不到一年便全部解散。东北旧式抗日武装被历史淘汰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高度政治觉悟和严密组织的部队能坚持长年的武装斗争。这支部队在1936年改名为东北抗日联军,并先后建立了11个军。东北抗日联军始终没有停止在东北土地上的战斗,对关内抗战和苏联对日战备起到重要战略配合作用。东北抗日联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斗争十几年,并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民族志士。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纪念九一八事变?徐焰认为,我们应该用强国的心态回顾历史,从中凝练出民族精神。铭记历史,方能在沧海横流中积累出砥砺前行的力量。我们纪念九一八事变、将“十四年抗战”概念全面写入各类教材,就是为了更好地还原历史、纪念历史、以史为鉴,也是为了更好地珍惜当下,奋勇前行。历史的硝烟已然散去,现实的威胁却无时不在。殷鉴不远,后人当自警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淀进取精神和昂扬斗志。 |
|
2楼#
发布于:2020-09-23 09:53
其实纪念九一八,还不如把现在还活着的几个国军抗战老兵的待遇解决了,这是最好的纪念,还健在的历史见证者都不关注,谈何纪念。
|
|
5楼#
发布于:2020-09-18 18:49
抗战英雄城 慷慨墓志铭
公元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日,日军挟十万之众,由鄂西进犯沅澧,围攻常德。陆军笫七十四军笫五十七师师长余程万将军,奉命固守孤城。十八日,德山失陷,二十二日,河洑亦沦于敌手,守军五百余人均战死于太和观前。 二十三日,日军驱其猛锐,蚁附攻城,守城将士以不屈不挠之精神,凭八千血肉之躯,抗万余虎狼之敌。历五昼夜鏖战,迭挫凶锋,裂鬼虏之肝胆,张华夏之正气。日皇以师久无功,极为震怒,严令克期破城。二十八日,敌増兵三万,四面环攻。我将士誓与城共存亡,无不一以当十,有进无退。终以彼众我寡,而狂虏得遂其欲。狼奔豕突,汹涌入城。 二十九日,战事转入城内。敌机如蝗,炮火如织,市区化为焦土,其时鸡鹅巷里,弹雨横飞;铁家桥边,毒焰弥漫。将士寸土必争,尺地必守。败壁残垣,为狙敌之掩体;碎石断木,亦击贼之利器。或短兵相接,或徒手相拼。苦撑恶斗,流尽最后一滴血;前仆后继,战至最后一个人。惜其外援不至,而贼来益盛,虽杀敌四千,我亦伤亡殆尽矣。至十二月三日,我仅存二百二十一人,犹死守兴街口、双忠街、育婴街、百街囗、大兴街等五处据点。是日半夜,黒云压城,星月无光。余公乃率残部突破重围,强度沅水,转战城郊,受命留城扼守之柴意新团长等五十二人,为牵制敌寇,由大兴街动至府坪春申君墓地。敌兵困之数重,畏我神勇,辟易不前,竞以炮击。柴公中弹牺牲,余人屡仆屡起,悉肝脑涂地,以身殉国。 五十七师官兵爱国忘身,血战经旬,各路援军始得以兼程驰赴湘北,造成合围聚歼之势。十二月八日,余公会同友军一举克复常德城。日寇仓皇溃退,土崩鱼烂。 呜呼!丹可磨也,而不可改其赤;士可死也,而不可夺其志。是役也,将士慷慨效命,争为国殇,其死事之悲壮惨烈,直可惊天地,泣鬼神。因略述会战始末,且为铭曰: 德山苍苍,沅水汤汤。虎贲八千,节概凌霜。同仇敌忾,抗彼强梁。十荡十决,我武维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