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6年研究生考试改革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大学生考研的都是在同一水平线上,也即同样的卷子,同样的题目,同一个排名,同样的论文,同样的答辩方式,为何如今各个单位依旧对在职研究生心怀成见? 工作人员要想达到大学生扎实复习的考试效果,付出的精力、汗水和决心,难道不比普通大学生强? 人为设置各方面的薪水门槛,遴选门槛,只认第一学历,是不是官方一方面鼓励大家学习,一方面又认定了人的成长只到大学毕业就结束了?希望领导重视这方面的问题,更关注青年人的成长,打开激励的口子,以文化建设、品牌建设为抓手,为常德的未来注入更多活力。
|
|
最新喜欢:![]() |
1楼#
发布于:2019-06-20 09:50
图拉丁:做梦,越好的学校复试占比越大,初试复试的差别除了复试表现以外,最大的差距就是来自本科学校,曲阜师范的初试分高,但是学校名气大,好学校不敢随便招这学校来的学生,除非真的素质过硬,真的有实力的根本轮不到读非全日制,最好的读学硕,其次专硕,专硕读...回到原帖你说这个话很有意思,复试也有分笔试和面试的,每个学校的占比都不一样,你说越好的学校越看复试,实际上就是说越看面试对不对?至于面试,无非就是导师对学生大学本科是哪所学校的选择,清华北大都是纯笔试,根本不看所谓的本科出身哪里。你说这个话,无非自身认识不够。还有,按你这么说,真正有实力的,不需要考试,直接被推免了。真的是个杠精,别人凭分数考上的,你管别人本科怎么样?本科好意味着高中学的好,就能意味着本科也好?工作单位不放人的只能考非全日制,这关分数和实力什么事? |
|
2楼#
发布于:2019-06-19 19:48
|
|
3楼#
发布于:2019-06-19 16:02
|
|
4楼#
发布于:2019-06-19 11:08
|
|
5楼#
发布于:2019-06-19 08:08
|
|
6楼#
发布于:2019-06-19 08:07
图拉丁:16年前不是一样的考试,不存在录取线高低的比较,改革后考试一样但分数线大不一样,只有考不起全日制的学生才会考虑读非全日制。但是有一部分专业学费天高,只有在职的才读得起,这类专业比的是钱不是读书能力,进去的纯粹就是为了刷简历的。到底谁不懂还是...回到原帖分数大不一样这个说法本身就很好笑,是哪里来的数据觉得非全日制的分数会比全日制的高?因为每年的非全名额都招不满,所以全日制指标不够的,就自愿补录。 举个例子,去年中南法学院非全日制的法律硕士,进面试的分数线是350,350分什么概念您心里有数么? 可以凭分数硬考进大多数全日制的985、211了。再举个例子,同样是去年,湖师大法学院的第一名,是非全日制的,370几分,远超所有本校的全日制考生分数。就算是不看最高分,就以录取分,也是一样的进面试的分数,只不过因为是分开录取,而大多数在校学生不愿意付高额学费,大多数在职人员也不愿意考研,所以非全日制的招不满,可以让全日制的调剂过来。要是不够了解,麻烦不要在这里偷换概念带节奏? 真的很恶心。 |
|
7楼#
发布于:2019-06-15 10:00
|
|
8楼#
发布于:2019-06-14 12:29
1、现在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是过去的在职研究生,有部分应届毕业生在考研究生的时候,因为复试排名不够全日制录取线,最后选择了非全日制,有部分在职的工作人员想提升学历,不能脱产学习,分数再高也只能选择非全日制‘。
2、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研究生,确实是同样的试题,考试成绩排名的也会排在一起,但在职报考非全的会做备注; 3、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很紧张,基本是在学习和实验室度过,看文献、实验数据整理、写论文,导师看的很严,在职的完全靠自觉; 4、论文答辩上流程上是一样的,但对论文的质量就不好评论了。 5、孩子和孩子的同学在同一所985大学同一个专业读研究生,孩子是全日制,半年过去了才回来一次,长期加班到半夜,有一个星期基本只早上睡了一会,问他怎么这么忙?他说导师的课题要向省里申报,得把报告做出来。而孩子的同学是放养状态,用孩子的话描述:“读非全真滴会玩死,就不知道到时候能不能毕业。” |
|
9楼#
发布于:2019-06-14 12:12
|
|
11楼#
发布于:2019-06-14 10:45
|
|
12楼#
发布于:2019-06-14 10:43
|
|
13楼#
发布于:2019-06-14 10:40
|
|
14楼#
发布于:2019-06-14 08:46
话说工作上,目前看不到全日制研究生占什么便宜,常德这种地方别说人才补贴啥的,基本待遇和提升机会都没有,一堆研究生被高中生中专生领导着,永无出头之日,蹉跎了时光
|
|
15楼#
发布于:2019-06-14 08:43
首先,过去的在职硕士太水,把这个名声搞坏了,要修复名声需要时间。
其次,就算是同一张试卷,非全日制硕士的分数和全日制硕士的分数谁高谁低,心里没数? 从培养模式看,理论上,人家全日制一年到头在学校实验室呆着搞学习,非全日制周末假期才搞搞平时上班去了,谁学得扎实谁投入精力多,心里没数? 最后,与其抱怨,敢不敢脱产考个全日制研究生,或者读个博士啊? |
|
17楼#
发布于:2019-06-13 20:51
别胡说了,在职的和全日制哪个录取线高你会不知道?在职的可以靠钱砸进去(MBA是最典型的),全日制就得靠实力。
|
|
18楼#
发布于:2019-06-13 20:1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