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上班后的几分钟,照例是办公室几个女同事吐槽的时间。今天不知怎么谈到了校服的事。她们几个,一个女儿是市里某小学的四年级学生,两个女同事的儿子都还在上幼儿园,过几年就会上一年级。另外一个男同事,他的老婆是某小学的老师。
甲女:我女儿今年四年级,已经买了三次校服了,每次两套。四年六套! 乙男:xx区的学校都是这样的,基本上一年两套,一套夏装,一套冬装。 我: 又不是天天穿,就周一升国旗开会穿,一个月穿四次,一年9个月,也只有36次。加上一年几场活动,40~45次,每套平均20~22次。能穿得烂吗?我儿子一套校服穿三年。买大一点嘛! 丙女:学校是要整体形象不。 我: 学校要整体形象,就得学生买单?你学校要形象,那它可以免费赠送学生校服嘛!学校良好形象是校长的需要,不是学生和家长的需要。既然是你校长的需要,干嘛家长要出钱?谁要收益(好形象),谁就先投入(免费赠送校服)! 我:这个校服多收的钱,校长得了,会不会给老师分一点? 乙男:分个屁!老师都要自己出钱买校服,而且是一千多一套。贵得要死。 我:不穿校服会死啊?不穿又不会死人,为什么要穿出钱的校服? [桃源老江2于2019-05-28 09:54编辑了帖子]
|
|
1楼#
发布于:2019-05-28 10:02
校长们是聪明人吗?一套校服能穿多久算不出来?似乎很蠢。校长们是蠢人吗?一套校服赚几十,一个学校几百人,一年一次,这个算式很会算,这不很聪明吗?那校长们到底是蠢人还是聪明人呢?
|
|
3楼#
发布于:2019-05-28 10:34
俺们读书那时家里穷,不但没校服一说,夏天连凉鞋都没得买,经常光着脚板上学。
|
|
5楼#
发布于:2019-05-28 10:35
听说由大虾传媒独家策划并投资的大型真人秀节目——“老江,快跑”——正在紧张拍摄中。
节目模拟的是常德市民合力抓坏蛋的故事,论坛名宿老江将本色出演里面的坏蛋。 第一期节目的拍摄地为城区某学校。 |
|
6楼#
发布于:2019-05-28 10:48
|
|
7楼#
发布于:2019-05-28 10:50
|
|
8楼#
发布于:2019-05-28 10:51
|
|
10楼#
发布于:2019-05-28 11:11
|
|
13楼#
发布于:2019-05-28 11:28
|
|
15楼#
发布于:2019-05-28 11:52
学生校服,只要是正常上,天天都要穿,这样家长和孩子不会比谁谁又是穿名牌了,这样对孩子还是友好的。虽然现在都不差哪点钱,但你看外地很多公办学校还是统一校服和鞋子,这样真的是很好,而且全市公办民办统一。老师到是没看到要统一,要统一也是学校自己出钱,工作服,为什么要自己掏,校长亲戚开的吗?
|
|
16楼#
发布于:2019-05-28 11:59
|
|
17楼#
发布于:2019-05-28 12:01
|
|
19楼#
发布于:2019-05-28 12:04
又不@哪个部门,只怕就是发发牢骚没得人管。
|
|
22楼#
发布于:2019-05-28 12:17
一个学校应该一般不止几百人
|
|
24楼#
发布于:2019-05-28 15:51
.学校的初衷是好的。为了整齐划一。据我所知某些学校曾要求天天穿。
|
|
25楼#
发布于:2019-05-28 15:54
|
|
26楼#
发布于:2019-05-28 15:55
|
|
27楼#
发布于:2019-05-28 18:40
|
|
28楼#
发布于:2019-05-28 21:23
任正非:我父母是教师,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就是不准当教师。为什么 前不久,任正非在深圳华为总部接受了国内媒体采访。 在谈及基础科学教育时,任正非表示: 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是国家的基本责任。 中国将来和美国竞赛,唯有提高教育,没有其他路。 教育的手段和商品是另外一个事情,我认为最主要还是要重视教师,因为教师得到尊重以后,大家都想做教师。 深圳教师得到了尊重,深圳老师挣钱多,253个人竞争一个教师岗位。我们帮助清华附中建设清澜山中学,校长说将来能做到中国第一的学校,因为收费高。 清澜山只招收两千多个学生,对全社会开放,华为员工抢着送孩子进去,送不进去找我,我说我管不了你们。 只有教师的政治地位提升,经济待遇提升了,我认为才可能使得教育得到较大发展。 任正非还说: 我个人为什么感受很深? 我父母是乡村教师,在贵州最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从事乡村教育工作,父母这一辈子做教师的体会对孩子们的教育就是一句话“今生今世不准当老师”,如果老师都不让自己的孩子当老师,国家是后继无人的。 我亲身经历了他们受人歧视、经济待遇差的窘境,我们自己跟着他们,也亲身体会了这个苦,所以没有选择去当老师。 耐人寻味! 2 文先生说 是的,很多老师,并不愿意子女从教。 第一,工资少。 虽然去年公立教育行业平均年薪高达九万二,可很多老师,尤其是青年老师,月实际可支配收入就三千左右。有时候好不容易加了一次工资,经过七扣八扣,最终到手的也没有多少。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房贷,这个收入,相比于老师的学历,是很难有吸引力的。 第二,事情多。除去正常的教学活动,汇报课、公开课、优质课、写计划总结、写反思心得、写读书笔记、安全教育、网络研修、下乡扶贫、控辍保学、造各种档案、填各种资料,迎接各种检查……这些都只是老师的常规操作。 第三,责任大。现在的教育活动中,老师几乎只有责任,没有权利。稍有差池,家长大闹天宫,学校袖手旁观,教育局重典严刑,媒体口诛笔伐,群众谩骂不休。可只要是人干的事,谁能保证永远不出错? 第四,地位低。现在社会上对老师存在很多偏见,把少数有偿家教、收受礼物等行为变成群体标签,甚至上节目大肆抨击。师生冲突时,受指责的永远是老师。导致现在很多老师不敢管教学生,因为承担不起意想不到的后果。 有老师戏言,上辈子杀猪的,这辈子来教书。 下辈子再杀猪,也不来教书。 我身边的同事,子女当老师的很少。有限的几个,也多在沿海,只有一个回家了,因为要照顾父母。 而且,全部是女老师,没有一个男的。 去年学校招了五个新老师,全部是女生。有一个男生,纵使降低要求,他也不愿意来。 只要不是家里强求,但凡有点选择的男生,都不愿意吊死在县乡级学校这颗歪脖子树上。 当然,顶级学校,还是很有吸引力。比如任正非说的:“深圳教师得到了尊重,深圳老师挣钱多,253个人竞争一个教师岗位。” 这样就形成了教育的马太效应。 越好的学校,待遇越好,就越能吸引好的老师和学生,家长往往也能更好的理解和配合老师。 越差的学校,待遇越低,家长对老师的满意度也越低,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很多地方的教育,就像一座破旧的古堡。堡里的人想出来,堡外的不想进去,还死命往堡里扔石头,吐口水,恶毒地咒骂。 任何国家的兴盛,归根到底都在于教育的兴盛。任何国家的衰落,最终都可归结于教育的衰落。 任正非不是老师,他也无需讨好老师。可他不止一次在公众场合表示,要尊重教师,提高教师待遇。 面对美国的打压与紧逼,我想,任正非对教育和教师重要性的认识,比绝大多数人都来得深刻和真切。 生活的可笑之处在于,有格局的人尊敬老师,没格局的却在疯狂地黑化和仇视老师。 最后真正受益的是谁?不言而喻。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把孩子送到一二线城市的顶级学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老师不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当老师不再希望子女从教时,挺可悲的。 如果师道不存,斯文扫地,尊严全无,到时候再想收拾起来,可能就很难很难了。 |
|
29楼#
发布于:2019-05-29 09:17
1538094041:任正非:我父母是教师,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就是不准当教师。为什么郁郁寡欢的校副,你好啊。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