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某高校的学会改选,或许言辞只是战术层面的操作问题,我更愿意相信,战略方面应该是十分完善。十五年前的回忆,或许可以让您了解一些关于学会的认识。
十五年前的那一年,我20岁,在中部某省某学院担任学会主席。 十五年的人和事似乎是这样的;全班只有十分之一的同学有2G信号但具有彩屏、彩信功能的手机,全院的辩论赛主题都是《学生拥有手机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全班没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但有了部分台式电脑可以玩暗黑和传奇;而女生们在那个时光的最欢乐盛开,则是在电视吧泡着《流星花园》和《寻情记》;当然,泡网吧、喝酒、台球,和过去、现在的大学生一样。 大学,留下记忆的似乎是玩与乐,而影响深远的则是思与行。 大学里的学生干部(广义包括学生会、团委会、以及团委社团部下设的各类社团),他们所经历的思与行,或与“纯学问”的大学和“纯玩乐”的大学,多一缕担当和稳健,却不失热情和天真。 时光回溯十五年,或许可意外打开芳华思绪,或许可今昔对比批判利弊,或许可阳地瞻望未来,总之,思考了,思绪了,都是美好的和进步的。 |
|
1楼#
发布于:2018-07-23 09:12
|
|
2楼#
发布于:2018-07-23 09:04
|
|
3楼#
发布于:2018-07-23 08:26
|
|
4楼#
发布于:2018-07-23 05:23
|
|
5楼#
发布于:2018-07-22 22:19
|
|
6楼#
发布于:2018-07-22 22:09
|
|
7楼#
发布于:2018-07-22 21:57
|
|
8楼#
发布于:2018-07-22 19:26
接9楼,太学生会主席们,屁本事没学到,倒是官气浓厚,出了校园才发现,这个社会根本不在乎他这个学生会主席名号。
|
|
9楼#
发布于:2018-07-22 18:02
|
|
10楼#
发布于:2018-07-22 14:20
楼主,你的上一任是处长,下一任也是处长,你也要处一处啊。
|
|
11楼#
发布于:2018-07-22 14:05
太学生之学生会主席之类人更多的是沾染了官僚气息,真不是一般的浓。
|
|
12楼#
发布于:2018-07-22 07:38
我只记得15年前,我生意失败,然后远走他乡,进这个公司(工资450元/月)在这个公司里干了15年。
(本人1976年生人)。。。。。。。。。 |
|
14楼#
发布于:2018-07-21 17:26
写到这里,就讲个案了。
我是1998年最后一届中师生,当年是从山区的一个初中以全校第三名考入中师的,2001国家分配政策取消,于是参加中师对口招生考试,和其他读高中同学一起从2001年进入大学学习。中师期间就担任过学生会某部部长,带着预备党员身份进入大学,大学全班唯一的一位。 而来自各地中师毕业生班级上就有近6-7名,全院系的就有了近20名,而这些同学,几乎都担任了学生干部,4个班级八名班长和团支书,中师毕业的有6名,后来自然成长为学生会的骨干。 我是大一的班长和宿管部干事,而团支部书记也是师范毕业,目前已经成长为本地日报社的一名核心中层骨干,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报刊常态发文。 我上一任院系学生会主席,在大四就考上了外省某国家公务员,早已是单位重要骨干; 我上一任校学生会主席,目前是全省、全市排得上名的年轻处级干部; 我下一任学生会主席,起点是乡镇选调生,通过公开招考成长为省委直属部门的处级干部; 我下一任学生会主席,起点是乡镇选调生,通过公开招考成长为市委直属某部门干部。 而我自己,似乎在学术研究上走得更深:毕业后,应聘到了一所省重点中学担任高中教师,三年后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市里某政法单位工作。截止目前,拿到了3个与工作有关的国家专利,在国内行业期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相关研究还荣获了省级金奖、一等奖,行业内的某领域研究也走到了国内最前沿,也到了行业内最高学府讲座…… 客观地说,我们所就读的并不是国内一流名校,但是也是一所完完整整的大学,大学的层次决定了毕业生的起点,这所大学毕业生成为国内顶尖学术大师、行业大鳄概率较名校要低,但依然不失奋斗者,用时间加奋斗做出了现在的格局。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还是认为,学生干部是非常具有价值的,(包括学生会干部),他们多那么一缕担当和稳健,却不失热情和天真;他们开朗、坦诚、热情;他们所做的是配合学校调动学生内部自治能量,开展好“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成才”等,有益于学生、有益于学校、有益于社会,也是有益于自身发展的。 至于南方某高校的改选,其实言辞只是战术层面问题,我十分相信战略方面是十分完善的!我更愿意相信,当前无论哪一所高校的学生会,比我十五年的那些记忆,更加完善、更加纯粹、更加绚丽。 |
|
15楼#
发布于:2018-07-21 17:26
十五年后的学生干部又干了什么?
横向分析,大学毕业后发展较为迅捷的,应该是当时校园里的三类: 一是社团精英。这类同学在某一领域有浓厚的兴趣,如何能和学习主业切合很好(但骑行、足球、篮球如果不是所学专业,促进不会特别大),一定能实现学玩相长,如能延伸到毕业后的就业领域,则更不得了。如计算机、书法、法学、文学等大成者,大学往往都有社团经历。 二是全科学霸。不用细说,硕士、博士一路念下去,随着学历的增加,社会阶层会成立方比例增加。用学历提升身份价值,是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前提是,要有能力学下去。 三是学生干部。这是需要细说的。 我们首先回忆“学生干部在学校是什么人?”,那么,或许就可以读懂学生干部毕业后又是什么人了。 毕业了13年,基本可以看出发展的潜力和趋势了,当然,这仅有益于从事社会科学和社会管理工作的人员,对于于自然科学和理工类而言,人的要素没有那么重要,或许不一定很准确。 太多的朋友认为官场文化侵蚀到了象牙塔,这确实十分令人厌恶。不可否认有这样的存在,甚至我前面所提及的干部组织和干部体系,都和社会管理体系十分相似。 但十五年前的哪些人和那些事,却要这样看:大学里更多是知识精英和学术教授,动用官方行政体制那一套(权大一级不得了)管理教授,肯定是行不通的。于是,校园的整体行政文化和社会行政文化,会有更多灵活、温暖、人性的元素。 而学生会团委会的工作主要是帮助学校组织活动服务学生,强权思维更是行不通,唯有感染和感动,才会有更好的实效,否则,连“睡在上铺的兄弟”都可以和宿舍同学干过架,将学生干部拒之门外也就太正常不过。 那么,当学生会干部,懂得沟通、天生热情、乐于奉献,这就是高情商的要素!比能熟记校纪校规果断执行,更加重要。 智商决定起点,情商决定未来!学生会干部就是一个“智商优良、情商出众”的群体!当然,坚强的意志和高效的执行力是补充。 学生干部不少本也是学霸,能入选也是成绩是优良以上(占前三分之一左右),他们不仅智商无短板,而且将原有的高情商天赋在大学历练三年,至少是提前对大社会预热了! |
|
16楼#
发布于:2018-07-21 17:25
十五年的前的学生会干了什么?
我一直在强调学生干部体系不等于社团组织。 包括学生会的学生干部体系,主要是按照学校的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开展好“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成才”等,充分调动学生内部自治能量。 而社团,就单纯很多,就是在某一领域志趣相投(有的主席、部长也是社团普通成员,但内容不能是违规的玩乐,如“传奇”俱乐部、“暗黑”俱乐部是不存在的)学生,自我组建的兴趣社团。 学生干部干的事又多又杂,基本每一周都会有具体的工作任务需要推进,重点和大家分享几个常态的工作和年度盛典。常态工作: 1、 月例会:每月一次的全体部长会议,一般是主席团和学生会部长参加,回顾一个月来活动开展情况,共同谋划活动举办或常规工作。而各部部长会在平时组织各小部策划研究各领域工作。 2、 早读和晚自习纪律检查:按照每学期初制定的规定检查各班(主要是大一年级的早读和需要集中学习的晚自习纪律,或配合教授查到) 3、 宿舍纪律和卫生检查:大学期间美好的回忆和刻骨铭心的记忆,大部分和宿舍有关,宿舍卫生是要定期大扫除,还要组织参加全校的交叉检查;那个年代,每个宿舍都有了电脑,但不能在宿舍干某些非常与学习活动无关的事,则是检查的重点,检查虽然不受那么欢迎,但绝不能成为泛滥和公开之势。 4、 班会举行和班级活动检查:班级班会以及院系统一组织的活动,都会有检查考核工作; 5、 各类社团活动的协办:演讲赛、知识抢答赛、主持人大赛、校园歌手大赛等活动,活动发起会是某个具体的社团。活动策划通过审核后,识活动复杂程度,学生会、团委会乃至班委会,都会有组织、有计划的参与到组织和准备工作。形象说,社团负责纯业务,其他事务性工作由学生干部承担,每个学期至少有4-5场次; 6、 期末考务工作、离校系列工作:主要是学习部组织各班学习委员协助教务专干,参与到很多具体基础的考务组织工作(如考场布置等),这项工作是不包括“到打印社复印公共课的小抄”和“划重点的”,因为命中的意外很小;学生离校,最后协助检查各个宿舍的落锁、卫生等。 年度重要活动 1、 迎接新生:学生会主席团、团委会副书记,按照学校统一的部署,详细组织策划好本院系的新生迎接工作,并且组织落实好每一个岗位职责。那时候鲜有自驾送校,但半夜的火车还是很多,所以都是24小时值班,非常累,但年轻的身体扛的住,参与的每一位都拥有东道主的热情。 2、 迎接篮球赛:由体育部牵头组织大一年级班级男女篮球赛,主要就是选拔优秀人才加入院系队,到大二没有选拔价值也就不举办了,大一是唯一参加篮球赛的机会。 3、 国庆中秋游园晚会:这是学校的传统,其实也是各个社团招兵买马的最佳时机,游园晚会搭建各个院系的主舞台,各个俱乐部的舞台,那个年代能画几张海报,拉几根彩灯,就非常洋气了。 4、 校运会:不用说了,学生会干部主要组织好啦啦队,团委宣传部组织写好广播稿参与全校排名;组织志愿者为运动员服务; 5、 元旦晚会:这个是年度最难也是最重要的,由文艺部牵头组织。各个班级提前一个半月开始排练节目,文艺部组织初审,而学生会、团委会从方案制作、节目动员、场地预定(几十个院系都要举办晚会)、到现场组织编排,事无巨细都是由学生会、团委会牵头完成,当然,更多的学生干部也是要参加演出的,我就参加过三届。 6、 雷锋月:不说了,按照学校的和上级学生会的要求组织好每一场活动。 7、 全校篮球赛:第二年4-5月份,也算是这座城市水准最高的篮球赛了,组织好各班级啦啦队定期去参与。 8、 毕业季晚会第二年:这是在每年的5-6月,从跳蚤市场开始(那个年代已经有了),校园里开始弥漫着淡淡的伤感,特别是在最后哪些天,半夜大哭大笑、大酒大歌时有上演,大家都很习惯,那是师兄师姐的现在,也是我们那时候的未来,这是后话,但举办毕业晚会是以大四为主角的,与其他并无太多区别。 或许不完整,因为这都是十五年前的记忆,我仅仅是想到哪里,就写到了哪里,期待您留言完善。 总之,这一切活动的开展,大部分是学校学工部、学校团委在每学期初指导校学生会、校团委制定的部计划,然后各个院系学生会由主席和团委副书记牵头,根据各自情况组织策划完成的;当然,各院系和各社团也会有策划,只是没有上升到全校联动的这个大盘。 或许可以这么说:除了大学里除了教学、讲座,其他的学生活动,都是在学生干部参与的组织下开展实施的。他们帮助学校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丰富了你关于大学的一些记忆,是有价值的,值得肯定的。 |
|
17楼#
发布于:2018-07-21 17:24
十五年前学生干部选举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干部来源明确了,那么学生干部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当然是公开的演讲和投票。 在各层级学生干部选拔上,还是很理性、实际而不失温暖地前置了一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并不是临时起意,似乎那时就有了《学生干部选拔和管理办法》,对学生干部的选举产生有着清晰程序和前置条件(如学分、学习成绩排名),对学生干部管理有着较其他同学更苛刻的要求(如公开放肆的谈爱就是红线)。 每年9月份的迎接新生入校,是全年度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每一位新生都会有一名大二的师兄、师姐全程带领、陪伴他办理好所有的程序,只到安顿好铺盖,吃上食堂的第一口热饭,大二的师兄师姐才可以“暂时撤离”。 迎新季,也是“师兄”邂逅“师妹”或上演人生精彩一段的最佳时机,太多太多精彩了,一直在各个大学上演…… 新生军训一般到国庆节前夕结束,国庆节假期一回来第一周,各班级辅导员(一名老师和大二或大三品学兼优学生担任)会迅速组建班委会、团委会,至此,院系的学生会、团委会改组,就有了基础。 大一年级的班长、团支部书记和大二、大三、大四以及全体学生会干部,接下来是要参与学生会干部选拔投票的,他们在某个程度上代表了全体同学。 全校各院系的换届竞选会在10月中旬完成,程序是这样的:第一步是竞选启示(那时候只有让书法好的同学在大红纸书写撰写启示到指定的宣传栏),按照《学生干部选拔和管理办法》明确了选拔的名额和基本条件,再明确具体的报名地点和截止日期,最后就是激情鼓与呼了。 客观、公正,也非常吸睛,每一位关心或不关心“干部事儿”的同学,都会驻足观看几分钟。 正式竞选大会会安排在某天晚自习时间。 竞选之前,会张贴海报邀请愿意见证的每一位,见证现场的精彩:院系的系主任会带领十名左右的老师来全程见证,全体上届的学生会、团委会、班委会干部是必须参加,院系内的学生欢迎并号召参加,当然院学工部和院团委老师也应邀参加。 演讲者,要阐明自己竞选的岗位,并结合自己的经历、成绩以及理念激情释放。印象中,大学参加见证的四次学生干部竞选水准之高、氛围之浓、热情之高,高过工作后13年见证的每一场竞岗演讲! 最后就是现场投票并宣布入围结果(不是最后结果,要报院系和学校最后审定)。当然,只要你愿意围观,普通同学是可以投感情票的,这就与这位干部平时学习、工作、以及团结号召学生的能力分不开了。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只会公开精选主席、副主席、团支部副书记和部长层面,副部长和干事,则是“落选”后双向选择的调剂了。 学校和院系审核会很快完成并张榜公示,然后召开第一次学生会、团委会、团支部书记和班长全会,这一届学生干部就算是圆满换届了。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那些年,北方同学往往占据学生干部的大部分比例,这或许与他们开朗、坦诚、热情的北方性格有关,而普通话相对更加标准,也是一个重要的交际要素。 院系需要马上参加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参与学校层面的学会会主席、团委书记和各部长的投票,运作模式基本和院系一样。 再次强调的是,这是学生干部选举产生过程,与“登山设”、“足球社”、“话剧社”等社团会长选举不一样,其他社团,就是社员直接选举产出的业务最为精湛社长担任,而各位社长和学生干部毕业后的成长发展,又将有不同的精彩,这个我后面会讲到。 |
|
18楼#
发布于:2018-07-21 17:24
十五年前学生干部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干部当然从学生中产生,一般任期只有一年。 成长为一名“部长级”的学生干部非常不容易,而成长为主席级就是千中选一了(基本要在三年完成三级跳),先大略分析一下各级干部的“阅历”分布数据和产生来源: 1、 院学会主席、副主席:一般由本科大四学担任(也有大三),一般从各院系分会主席或校学生会部长中产生;团委副书记也是从各院系团委或部长中产生;原因简单也很务实,重要干部要有战略视野、全局观念和经验阅历,他的学习、德品和工作需要考验(三年完成综合考验不容任何闪失)否则就不能驾驭全校的相关工作,光靠一篇演讲稿就当上主席,是非常天真的。 2、院系学生会主席、团委副书记、副主席们:院系团支部书记、学生会主席、副主席一般由各系大三年级的学生担任,他们是在大三年级上学期完成迎接新生后产生的(详细过程后面介绍),主要从大二年级担任各部副部长、班长、团支书中产生。 3、校学生会、院系的部长们:一般由大三年级学生担任,都是分别从全校或者全系选拔出出具有相关工作经历的学生干部(绝大多数为校学生会副部长晋升或岗位交流)。 校学生会、院系的副部长:一般由大二学生担任,都是分别从全校或者全系选拔出的,具有相关工作经历的学生干部(绝大多数为大一的干事晋升或岗位交流) 校学生会、院系部门干事:一般由大一学生担任,他们就是学生干部体系的未来和希望。 到了大四,除院学生会主席需要个别干部,其他学生干部基本卸任,但班委会和团委会会继续高效运行。大四生要不全力冲刺考验,要不准备就业了,这也是非常符合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实际的。 |
|
19楼#
发布于:2018-07-21 17:24
十五年前的学生干部体系是啥样的?
我所回忆的学生干部体系,包括校学生会、校团委会和下设的各社团,各学院(系)学生会、团委会,各班班班委和团支部,凡是在以上部门承担工作的学生,都成为学生干部,而学生会干部只是其中一份子。 如果纯粹地把学生会或学生干部理解为“社团属性”的精神领袖,是片面的,后面我会讲到。 母校作为中部的一所普通院校,有着独特、务实的学生干部体系建设,形成了以下的体系: n 学工部(学校直属单位)指导校学生会开展工作,校团委(学校直属单位)指导团委开展工作; n 校学生会主席团,由主席(一名)、副主席(偶数名)组成,校学生会下设学习部、宿管部(男生部)、女生部、治保部、体育部、生活部、劳卫部等诸多部门,从全校选拔部长和副部长、干事;校学生会指导各院系学生会开展工作。 n 校团委团委书记由老师担任,设团委副书记一名;校团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社团部、勤工俭学部、外联部等,从全校选拔部长和副部长、干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足球社团俱乐部”、“登山社团”、“无线电社团”等居多社团,都是在社团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简单说,某社团平时校内小型活动自律自管即可,而要开展某大型活动或校外活动,是先向社团部报备,社团部再报备校团委,有必要校团委还要报学校研究)。 n 学校的各分院又要成立学生分会和团总支,在院系学工办领导下开展工作,以我就读的院(系)为例:设学生会主席一名、副主席两名;团总支副书记一名(总支书记由老师担任);学生会同样的下设学习部、宿管部(男生部)、女生部、治保部、体育部、生活部等诸多部门,从全(院)系选拔部长和副部长、干事;而团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勤工俭学部、外联部等,从全院系选拔部长和副部长。需要注意的,在学院层面是没有设置社团部和其下属的社团的,院系学生要参加社团活动,就要到全校的各个社团去崭露头角,当年我们院系很多学生就成为了社团的灵魂人物。 n 最后一个层面就班委会和班级的团支部,我们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都经历过,团支部书记、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组织委员、劳动委员等,不需要细聊。 纵观:十五年前中部某省份的大学,学生干部体系分为校、院(系)、班级三个层面,而三个层面又有纵向和横向的各种联系,所有的工作就是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促进学生的自管自治自建(这是最重要的)。 有意思的是,学生会和团委社会部下设的各社团,相对团委部门,似乎更加活跃和务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