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微信图片_20171215121532.jpg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可能见不得弱势群体弱势的场景,我们更可能的是围观的达人,行动的矮子。 从微信朋友圈里传播的信息是说,一个同样等车的乘客,用手机记录扁担背着两袋重物的老人被公交车后门夹住,长达近一分钟的目击事件。 据网友“静观”的总结,应该是:1、湿冷冬晨、2、站台候车3、担着重物的老人4、后门挤车5、夹们拒绝6、僵持一分钟7、凄然下车。 这七个环节,只能证明那句话:你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据说,公交公司已经积极履职联系上了老人,也查清了原因:拒载老人的情况属实,因为车门临时坏了碰巧夹住了老人。 那么可不可以认为,拒载是真实的,夹住是巧合的? 一分钟的时间,后面那位兢兢业业拍摄的人在干嘛?车上的乘客没有一个人有多余的手?尤其是这位将看到的场景变成道德谴责文字的记录者,您可否用温暖的情怀去对抗拒绝的冷漠,可不可走上前招呼司机,或者干脆搭一把手,帮扶这位你眼中弱势的老人上车? 图片:mmexport1513303001483.jpg ![]() 火速被辞退,其实彰显的是涉事公司的顶格处罚的决心。我却窥见了处罚屈从于汹涌民意的可怕,如果没有微信的强大助推,还有心存怜悯之心的市民的围观谴责,公交公司会如何处罚呢? 古语云,治乱世需用重典,我认为对这位司机的处罚,有快刀斩乱麻的赶脚,由他自己给老人道歉,岂不更好?建议给这位被舆论鞭挞的司机,悔过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的辞退。 图片:DSC04290.JPG ![]() 图片:DSC04291.JPG ![]() |
|
1楼#
发布于:2017-12-18 10:51
|
|
2楼#
发布于:2017-12-18 08:24
作者的意思显然遭到了“网络愤青 ”们的误解,我想作者的意思是想表达,遇到不平不公和有难。我们每一个站在旁边“照相”的路人,应该行动起来,上前帮一把。而不是存好照片回家发帖。说一个自己的经历吧,在高山街口子上等公交,一个骑摩托的倒了,站台上所有的人都”笑看风云“,地上的人艰难的在扶车,最后有两个人走上去扶了。这件事之后,我的想法并没有谴责谁谴责社会冷漠,我只是默默下决心,我自己今后不再当一个冷漠的看客。
|
|
5楼#
发布于:2017-12-16 11:09
|
|
7楼#
发布于:2017-12-15 23:22
|
|
8楼#
发布于:2017-12-15 22:20
|
|
9楼#
发布于:2017-12-15 21:31
最后一段,引用"古语云:治乱世需用重典"作为开头,然而展开论述时,又批准这个古训,我也是服了,这是哪个国家的逻辑?
突然想起了"窃书不为偷"。 |
|
10楼#
发布于:2017-12-15 19:55
|
|
11楼#
发布于:2017-12-15 19:54
|
|
12楼#
发布于:2017-12-15 19:46
|
|
14楼#
发布于:2017-12-15 19:23
今天看见兰大师发帖,便认真地看了下去。
当看到加黑那段时,怒从心来, 下面的就不看了, 就问你一句:掲露一种现象重要,还是帮助一个特定的具体事情重要? 西老曾经为了赶公交还摔倒在地(一肚子委屈地在论坛发帖、谴责),说明这个情况不是个案,而是公交公司的管理存在问题。你兰笑品德高尚,去站台服务一天如何? 农民进城有错? 老人担担不该? 人在做,天在看!! |
|
15楼#
发布于:2017-12-15 17:57
老夫感叹,唉,天下何时得公平。是这些挑蛇皮袋的人养活我们,为什么我们有的人又这样讨厌这些挑蛇皮袋的人呢?
|
|
17楼#
发布于:2017-12-15 17:53
|
|
18楼#
发布于:2017-12-15 17:53
|
|
21楼#
发布于:2017-12-15 17:22
看过两次楼主的帖子,好像老是有一种世人皆醉唯他独醒的姿态。很好奇楼主现实中是个什么样的人,活得累不累
|
|
22楼#
发布于:2017-12-15 17:22
|
|
24楼#
发布于:2017-12-15 16:55
|
|
25楼#
发布于:2017-12-15 16:26
如果被夹的是一个衣着光鲜的城里人,如果被夹的是某长的亲友......
|
|
26楼#
发布于:2017-12-15 15:53
你用你的头脑自己好好去想想,如果车门临时坏了,它会坏到自动关闭车门的程度?如果不是点了那个“关门键”,它会自动关闭?
粗劣地洗地,是一种方式的黑。 |
|
27楼#
发布于:2017-12-15 15:51
|
|
28楼#
发布于:2017-12-15 15:44
上前招呼司机?司机会鸟你?上前搭一把?这个指责有点过分!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