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rljp
二级网友
二级网友
阅读:5556回复:2

[建言献策]绘幸福愿景 展时代豪情——评析湖南卫视《我们看得见的变化•常德篇》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7-10-09 11:19扫一扫,手机看帖

                       绘幸福愿景  展时代豪情
          ——评析湖南卫视《我们看得见的变化•常德篇》

    9月28日,湖南卫视喜迎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我们看得见的变化•常德篇》,24分钟的全程播报,集中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常德实施“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在政治、经济、民生等各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笔者认为,《我们看得见的变化•常德篇》,在题材选择、角度选择、场景选择、表现手法选择上独具匠心,策划精准;重点突出,主题鲜明;享心悦目,色彩缤纷。展示了常德市民之自豪,展现了浪漫城市之水韵,反映了常德人民大力推进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和这五年的喜人变化,具有浓浓的“德”味,是喜迎十九大召开重大主题报道的精品佳作。
   一、以精彩画面秀出常德名片。《我们看得见的变化•常德篇》突出了用画面说话的特点,大场景拍摄,大手笔制作,大画面呈现,气势恢宏,震慑人心。报道开始,在音乐的衬托下,把航拍的水府阁、桃花源、科技馆、司马缕、步行街、桃花源大桥、柳叶湖花海、德山孤峰塔、太阳山、花岩溪、石门云海、经开区、武陵阁、武陵大道、穿紫河等一幅一幅精美大图展示给观众,这些精彩画面就是常德名片,给观众留下了“常德的第一印象是美,美丽的风光背后还藏着一个新”。这个“新”,既有“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的新思维、新成果,也有常德人感悟幸福的新风貌。
   二、以注目亮点讲述最新变化。三路记者分赴常德市火车站、桃花源景区、汉寿县蔬菜基地等新闻现场,报道了常德市最新的注目亮点。一是讲述了于9月21日开通的常德开往长沙的动车,每天有8对16趟车次,最远可达最西边的石门县,常德到长沙只需两个小时就可到达,动车开通大大方便了常德市民的出行,结束了常德不通动车的历史。二是讲述了桃花源景区,经过三年提质改造后,于9月22日开门迎客,核心景区由原来的1.73平方公里扩大到了12平方公里,且正在向申报国家AAAAA级景区冲刺,这将成为常德的新名片。三是讲述了汉寿县的蔬菜产业园,农民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亩土地每年可以拿到900元的租金,且返聘的农民每天可拿到100元的工钱。汉寿县目前有40多家合作社,每家合作社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这三个故事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常德城乡建设的新成果,新变化,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三、以几大特色展示城市品质。一是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常德作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近些年在全国率先采用“海绵城市”理念治水,雨水花园、生态滤池、植被草沟、绿地屋顶等“海绵体”遍布全城,36平方公里的城区,已完成项目86个,建成面积19.37平方公里,还修建了1100多公里的地下管网,让城市更好地抓水、呼吸,达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二是城市实行“网格化管理”,打造完美社区。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武陵区以350-500户的标准,将全区划分为508个社区网格,每个网格配一名网格员。网格员每天采集的信息构成了“公共信息资源库”的大数据平台。
三是通过“产业立市”强化内生动能。入住常德国家级高新区的湖南粤港模科,用新智能技术打造照明产品C2M模式。迪文科技打造智能液晶屏制造和服务基地。坚持传统和新兴产业“两轮驱动”,打破了芙蓉王“一烟独大”的格局。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生物、纺织服装、有色金属及新材料等5大产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产业立市”的宏愿变得清晰可见。四是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理念,对引进来的包容,对走出去的鼓励。在德国风情小镇,对德国青年来常创业实行包容和支持。对北大法学硕士毕业后在北京创业开米粉店实行鼓励,支持把常德米粉推向全国。
   四、以数说常德注脚德字韵味。在《数说常德》板块中,解读了“德”字的韵味。一条常德市与德国汉诺威市共建的德国风情街,让常德有了地道的“德国味儿”。四年间,“德”和“水”交融。常德市投入40亿全面治理穿紫河,老污河变成了常德的“金腰带”,今年上半年就接待游客210万人次。围绕“水”主题,常德还打造了欢乐水世界、水上巴士、柳叶湖环湖景观等一批旅游热点,举办了多场国际水上项目赛事,2016年旅游总收入达到318亿元,是2012年的2.4倍。同心同德共创业,2012到2016年,常德地区生产总值从2038亿元增加到2900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8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7亿,分别是2012年的2倍和1.5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500元和12800元,是2010年的1.7倍和2.3倍。一个德字,彰显着文化品质。从德山到诗墙,从三馆三中心到老西门,处处都是文化体验。
   五、以随机采访描述市民感受。报道围绕这五年你看到了哪些变化?这五年你实现了什么梦想?对未来你有哪些期许?对市民作了大量随机采访。如这五年,你看到了哪些变化?“玩的地方越来越多,比如说,大小河街”。“穿紫河这一带夜景特别好,特别美”。“路况非常好,因为现在都是新修的那种沥青的公路”。“社区又修了一个网络站,生活有保障,不忧那些这些”。“棚户区改造以后,都住在了那个小区房子,电梯房”。“路上已经看不到什么垃圾了”。“找了一个比较好的工作,然后遇到了他”。“最早的时候是几百块钱,现在是几千块钱嘛”。“希望生活再好一点,工资还长一点”。这些海采随机性强,人员构成广泛,即问即答,场景真实,语言真实。
   六、以书记解读诠释发展愿景。市委书记周德睿接受记者魏哲浩专访,对常德的发展愿景进行了权威解读。要把常德打造成为泛湘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即要打造成为交通枢纽城市,旅游目的地城市,商业金融中心和产业高地。重点要抓好产业培强,干部培优,机制培活,作风培实四件事。这一权威阐释,使市民感受到了“德山之重,撑起的一定是常德百姓可以看见的幸福愿景;穿紫长河,流淌的一定是泛湘西北重镇创新发展的时代豪情”。
    总之,此篇报道策划缜密,结构顺畅,制作精良,视觉感强。是一部有思想、有厚度、有品质的新闻佳作。通过观看,使市民比较完整地了解了常德这五年的变化,以及务实书记对常德未来蓝图的描绘,提升精气神,激发同心协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7年10月7日
回复 扫一扫,手机看帖
1楼#
发布于:2017-10-09 13:11
2楼#
发布于:2017-10-09 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