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6884回复:16

[其他综合]歌声让我回忆起那个年代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22-01-30 11:31扫一扫,手机看帖
     音乐是一面反映时代的镜子,它能带我穿越时空回到远去的那些年代。若要寻味上世纪七十年代常德人过大年的情景,我们能从当时的流行歌曲中得到启迪,回忆起那个年代的年味。
 记得那是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太空传出的《东方红》乐曲响彻宇宙。这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也让我们在喜庆中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那时我在常德市炬湘化工厂工作,我们一边基建,一边生产硝铵炸药和导火索,还利用闲置的土地,播下了大量芝麻种子,快到春节时收获颇丰,每人分到了10多斤芝麻香油,这在一切生活物资都要靠粮票、油票、肉票、布票、棉花票、煤炭票等凭票购买的那个年代,能得到这么多香喷喷的芝麻油,不仅大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过了一个心满意足的春节。
   1973年春节前,歌剧《江姐》重登舞台,它是常德专区歌舞团的“招牌”剧目。那时建设路上新建不久的人民会堂(后称滨湖影剧院)是歌舞团定点的演出地点。这部歌剧因深受市民群众喜爱,使得演出场场爆满。为此,该团推出台柱子郑梅、杨其芳、李达胜分别扮演江姐、孙明霞和华为,并在春节期间每天连续演出三场。歌剧《江姐》的演出,大大丰富了市民群众在春节期间的文化生活,其中《绣红旗》《红梅赞》《革命到底志如钢》等歌曲,让人琅琅上口,过耳不忘,至今仍被市民群众广泛传唱。
  随着物资匮乏的状况逐渐缓解,《我爱北京天安门》《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红星照我去战斗》等红色歌曲脱颖而出。这个时候,常德城区和德山的工厂企业职工纷纷排演自己的歌舞、话剧和大合唱节目,他们首先在棉纺厂、七一机械厂、地区农业机修厂、五一制革厂、制帽厂、建民制布厂、县灯泡厂等厂内演出,然后再选拔到市工人文化宫、县电影院参加地区、市、县组织的评选。这些文娱活动充分表达了市民群众热爱党、跟党走的坚定信心,也表达了企业职工当家做主的豪情,那些激情的歌声,清新的旋律盛况情景,迄今仍令人难忘。
  与此同时,各个机关团体、工矿企业除了春节期间表彰一批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外,还将食堂用剩饭剩菜饲养的年猪拉出去宰杀,像500多人的大集体企业五一制革厂,还从外面购买一批年猪来补充,他们将猪肉分成20斤左右的一坨一坨。贴上写有1至500数字的纸片,让人摸坨后凭号领取,这是该厂员工最高兴的时候。
  上世纪七十年代,年轻人结婚要有“三动一响”。它指的是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四大件。这是电影《闪闪的红星》吹来的歌声,这种风俗在春节期间尤为突出。
  1974年年底,常德组建了常德市广播电视局,开始播放电视节目。它有声音、有图像、有新闻,有电影、有表演、还有唱歌,到后来电视机由黑白变成彩色,这个新玩意让人感到稀奇万分。就在这年的春节,各单位都买来又大、又笨重的黑白电视机,职工群众纷纷携儿带女,里三层外三层熙熙攘攘围坐在电视机前面去欣赏,他们可谓开了一次“洋荤”。
  1976年10月,当听到“四人帮”被粉碎的消息,就在这年的春节,各单位食堂全都不约而同地备下美酒,市民群众纷纷高唱《祝酒歌》。这首歌成为那个年代的经典颂歌,这首歌后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入世界性的音乐教材。
  1978年12月春节前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就在这个时候,香港歌手张明敏的《龙的传人》,台湾歌手邓丽君的《甜蜜密》,以及后来的《春天的故事》等歌曲响彻神州大地,这时候常德人过春节,新衣新鞋已经不再是千篇一律的青色和蓝色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尤其是春节过大年时的场景,通过当时的流行歌曲最能作为这个时代的镜子,去品味,去浓缩它的动人故事。因为它的歌声最能勾起人们对那个年代的怀念,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和对祖国越来越美好的信念。
       <常德日报>2022年元30日刊出
回复 扫一扫,手机看帖
1楼#
发布于:2022-01-30 16:36
76年的农民工路过
2楼#
发布于:2022-01-30 21:10
80后是最惨的一代~一辈子都在变革,都在适应
3楼#
发布于:2022-01-31 02:48
文章一二三段写得可以。有几首歌曲的创作时间出入较大。有几处错别字。
4楼#
发布于:2022-01-31 13:18
中国农民工:76年的农民工路过回到原帖
76年慧星扫北   三巨头驾崩
5楼#
发布于:2022-02-03 01:17
这个ID什么时候网信办允许可以跟帖留言了?
6楼#
发布于:2022-02-06 02:21
我只想说,大叔,朝前看
7楼#
发布于:2022-02-06 09:11
燕大虾:76年慧星扫北   三巨头驾崩回到原帖
驾崩?这个词  三均分 干不干得哦?
8楼#
发布于:2022-02-06 09:16
纯属路过:80后是最惨的一代~一辈子都在变革,都在适应回到原帖
莫抱怨哒  90后还不好过些……那个不甘心的情绪更重
9楼#
发布于:2022-02-07 06:01
10楼#
发布于:2022-02-07 16:44
我比您小很多,80年代初出生的,小时候生活在河洑。我的记忆里的歌声,最早是一台人造革皮箱一样的唱片机,那时候家里还有很多透明的彩色塑料唱盘是我儿时翻箱倒柜的玩具,后来我爸爸用了很高代价买回来的一台飞利浦的进口收录机,在80年代末,一台进口的带翻录功能的收音机应该算是个小奢侈物件了,对普通家庭来说。有2个磁带放置口。左边口子放原盘,右边放翻录的盘,自动同步录到右边。后来一直到初中,我还用淘汰的英语磁带去翻录同学借我的beyond和国外乐队的歌曲,这是后话了。80年代末,我记忆里儿时家里的歌声,是黄土高坡,是昨夜星辰,少年壮志不言愁,邓丽君的歌等等,现在,我也到了父亲曾经的年纪。怀念小时候,我把我记忆里的那些歌曲也搜索出来保存在了手机播放软件的目录里面。
11楼#
发布于:2022-02-08 10:52
一代人的记忆
12楼#
发布于:2022-02-08 18:38
酥油饼:莫抱怨哒  90后还不好过些……那个不甘心的情绪更重回到原帖
90后还是幸福点
1273089
五级网友
五级网友
13楼#
发布于:2022-02-14 13:38
只记得那时候的猪肉是七角六分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