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综合]桃源又出了个4A级景区
  • canglang
    2019-10-24 23:44
      这两天被本地新闻和公众号刷屏,原因是枫林花海成功成为4A级景区。
      本来这事情与我没有本毛钱关系,俗话说“谷老米碎,人老嘴碎。”闲无事总喜欢说那么几句不着边、不靠谱的话,以示老夫还在。有关枫林花海升4A级景区,于是也想啰嗦几句,不说则如鲠在喉,睡不着,吃不香,不吐不快。   枫林花海这个作为乡村旅游而游成4A级景区的景区,估计开始是没有人看好的。除了有“翦伯赞故居”这张牌,可以说是无牌可打,要文化没文化牌,要资源没有资源牌,就是这把“死牌”,居然被相关领导打活了,不由得不让人佩服。
      其实老夫自幼生长在农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农民对土地有种无以言表的感情,好端端农田栽些花,说实在,至少让我这个乡下人很反感。那又为什么会让我改变了初衷?这还得从“双抢”过后,回家看到“谷贩子”和卖谷的农民说起。
      农村如今种田的基本是“60/70后”,好容易有个好年成,“谷贩子”自然是要尽可能压低价格,那时每百斤早稻干谷只能卖90元,从割稻机里面抽出来过称的只有70元/百斤。一个一个伸出象缠满古藤似的手,那紫铜色被霜雨风刀雕刻过而又湿漉漉的脸,满眼透露的岂止无奈?分明是饱含着泪水,活脱脱一个现代版《多收了三五斗》。   而枫林花海就不同,上次陪儿女看了一次灯会,门票就花了几十块钱,但最终在那里消费了几百块钱才让离开。举目望去,那些本地开餐馆的,烤羊肉串的,收停车费的……,脸上无不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他们赚钱了,虽然不是我,说实在,我都替他们高兴。
      枫林花海升4A级景区,成为桃源唯一一家4A级景区,作为桃源人由衷的高兴和自豪。对于动辄花几百上千亿投入的桃X源,也可能是种鞭策。虽然我是外行,用桃源的俗话说,这也是:“小岩【癌】古打破了大缸”。
      只要是给老百姓办实事,我举双手点赞!

    图片:_MG_0281.jpg




    万般无奈 炎黄子孙
  • canglang
    2019-10-24 23:48
    1楼
    传几张历次拍的图片,希望管理员别以为我灌水,是高兴。


    图片:IMG_9410.jpg





    图片:_MG_0274.jpg





    图片:IMG_9346.jpg


  • canglang
    2019-10-24 23:49
    2楼

    图片:IMG_9356.jpg




    图片:IMG_9364.jpg





    图片:IMG_9369.jpg





    图片:IMG_9329.jpg

  • canglang
    2019-10-24 23:51
    3楼

    图片:IMG_2149.jpg




    图片:DSC01011.jpg



    图片:DSC00869.jpg





    图片:IMG_2136.jpg

  • canglang
    2019-10-24 23:54
    4楼

    图片:IMG_6442.jpg




    图片:IMG_6437.jpg





    图片:IMG_6417.jpg



    图片:IMG_6400.jpg

    图片:IMG_6385.jpg





    图片:IMG_6341.jpg

  • 牛屄扯蛋
    2019-10-25 07:38
    5楼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 问号110
    2019-10-25 07:50
    6楼
    桃源现在各部门蛮拼的。行政工作走上新的高度。

    描述:触屏版

    图片:1571960815

    触屏版


    有这样的基层干部,扎实为人民服务就不是空谈。乡旅经济也会突飞猛进。但是,桃源最没有旅游资源的就是枫树与陬市,其它的乡镇,美景举不胜收,为什么却没有枫树的乡旅经济做得好呢?
  • 问号110
    2019-10-25 07:52
    7楼
    桃源现在各部门蛮拼的。行政工作走上新的高度。
    [附件]

    有这样的基层干部,扎实为人民服务就不是空谈。乡旅经济也会突飞猛进。但是,桃源最没有旅游资源的就是枫树与陬市,其它的乡镇,美景举不胜收,为什么却没有枫树的乡旅经济做得好呢?
  • 心路
    2019-10-25 07:55
    8楼
    村长的大力宣传也功不可没。
  • muzhi
    2019-10-25 08:12
    9楼
    周末休息有去处,好。
  • 艰苦奋斗
    2019-10-25 08:23
    10楼
    十一前去了一下,变化挺大,不错。
  • 堵车大神123
    2019-10-25 08:28
    11楼
    主要是这个老板很有思路、很有魄力。一开始主打花,后面发现花不能开四季加上老是花太单调也不能长久吸引游客。后来就有了灯会,有了各种游玩设施,各种演艺。所以说搞旅游一定要脑子活,能够从游客的思维去想   大家来想看什么,如何留住游客吃顿饭住一晚,不能想当然。加之这个地方请的管理人员没有那种二流子的气息。
  • 表哥
    2019-10-25 08:44
    12楼
  • 雪山飞燕
    2019-10-25 08:56
    13楼
    桃花源的自然条件比枫林花海强多了,但旅游业却不如一人造景区——枫林花海。给枫林花海的规划者点赞!
  • 18973680828
    2019-10-25 09:07
    14楼
    估计不是村长,就是片长,还是蛮给力的。
  • 桃源老江2
    2019-10-25 09:16
    15楼
    枫树要这么发展下去,我看以后枫树—陬市—常德连成一片都极有可能。
  • 注册这个账号太不容易
    16楼
    暑假去了一次,还有个免费停车的空地,这点比沙滩公园好
  • 桃源老江2
    2019-10-25 09:41
    17楼
    注册这个账号太不容易:暑假去了一次,还有个免费停车的空地,这点比沙滩公园好回到原帖
    利不可独,(谋不可众),有些人明白,有些人不明白。
  • 秋风一剑
    2019-10-25 10:05
    18楼
       这个4A太廉价了。
  • canglang
    2019-10-25 10:15
    19楼
    桃源老江2:枫树要这么发展下去,我看以后枫树—陬市—常德连成一片都极有可能。回到原帖
    你是说又会和桃花源一样收归市里?
  • 宏泰家园tzh
    2019-10-25 10:22
    20楼
  • 中国农民工
    2019-10-25 10:24
    21楼
    加油!!
    ,停车、等收费应该取消
  • 稀客
    2019-10-25 11:03
    22楼
    都去载花、搞旅游景点轻松挣钱,吃的哪来?
    现在,还有一些60、70后没有什么本事只有在那老实栽田,种出的农产品还可由大商小贩宰杀来缓解价格上涨。再过十几年,没有这些人栽田了,就只能由大户接管规模化种植,到时,你看农产品会涨成么价格,消费就不是这个样子了,物价就会你涨我涨他也涨,乱套。
    有人说,向外国进口农产品价格低于国内。如果,中国把吃的寄希望于国外,那到时恐怕哭的机会都没得。
  • canglang
    2019-10-25 11:28
    23楼
    稀客:都去载花、搞旅游景点轻松挣钱,吃的哪来?
    现在,还有一些60、70后没有什么本事只有在那老实栽田,种出的农产品还可由大商小贩宰杀来缓解价格上涨。再过十几年,没有这些人栽田了,就只能由大户接管规模化种植,到时,你看农产品会涨成么价格,消费就不...
    回到原帖
    少有的清醒人,但农民种一年田,不如城里干一个月工,不上60岁没有人会种田。即使大户插田,没有几个会是真插田,无非是为了补贴而已。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补贴给大户,不补贴给卖谷的农民?
  • 菩提本无树
    2019-10-25 11:55
    24楼
    雪山飞燕:桃花源的自然条件比枫林花海强多了,但旅游业却不如一人造景区——枫林花海。给枫林花海的规划者点赞!回到原帖
    桃花源只想到孔方兄。。。着实不敢恭维。。。
  • 骑白马的农民
    2019-10-25 12:44
    25楼
    前面没有过渡,小区、大棚,太突兀,违和,应当像政府前面一样,一个大花园。
  • 土狼
    2019-10-25 13:53
    26楼
    秋风一剑:这个4A太廉价了。回到原帖
    桃源人民受用,我觉得蛮好,管你几A.,家门口有个休闲的廉价去处,蛮不错的。
  • 土狼
    2019-10-25 14:03
    27楼
    canglang:少有的清醒人,但农民种一年田,不如城里干一个月工,不上60岁没有人会种田。即使大户插田,没有几个会是真插田,无非是为了补贴而已。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补贴给大户,不补贴给卖谷的农民?回到原帖
    集中土地。。
  • 洋洋洋洋
    2019-10-25 14:18
    28楼
    常德需要的是5A景区,
    这玩意就跟世界杯冠军似的,
    拿一百个世界杯亚军季军,
    谁在乎,胸口一个星星都贴不上。
    话说,酉阳桃花源早就5A了~
  • 土狼
    2019-10-25 14:26
    29楼
    canglang:少有的清醒人,但农民种一年田,不如城里干一个月工,不上60岁没有人会种田。即使大户插田,没有几个会是真插田,无非是为了补贴而已。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补贴给大户,不补贴给卖谷的农民?回到原帖
    以前爸妈种两亩多菜地,盖房、两兄弟读书、人情活费,一物啦二十四都靠地里产出,说不上大富大贵,在村里当时也算活出平均水平,不用骨肉分离打工养活,日子过得也算平凡实在。
    放在今天,要我在家两口子种那亩把两亩地,养活两小子真是有难度。总的来说,时代不同,参照不同,比较起来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