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在经济领域的首选突破口就是要把计划经济转化为市场经济!
建国三十年来,我国经济都是执行的计划经济,即: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通俗的讲,各项生产都按计划进行!小到生产队种什么都由上面规定,不得越雷池半步!生产出来的物质都由国家按人口分配。所以,那个时候,从大米油盐到锅盘碗盏都是定量发票!价格也规定死了的!
市场经济,通俗的讲,就是市场说哒算!市场需要什么,你就生产什么!你好多价格能卖得出你就卖好多价!不管你是亏血本还是赚大钱!
1984年3月,最后一批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把我提拔起来!我记得,当时常德市市委和市政府(现在武陵区。以下同)联合下文任命我为常德市农产品公司经理!该文件决定农产品公司领导班子:支部书记范元祥,公司经理罗来炎,副经理詹万明,工会主席谭静波。我就这样,从农资公司一个普通工作人员越过两个台阶成为农产品公司经理!当时,开始实行经理负责制,我也就是该公司的法人!我那时虽然第一次走向领导岗位,但是,也是一个供销系统工作近三十年的老职工! 当时的农产品公司,库存积压,资金周转不灵。号称三座大山(等外棉,棉短绒和杂竹)压着!联社领导就告诉我,搞活这个企业必须先搬走这三座大山!我进入该公司,与业务同仁分析:杂竹山是没有问题的,今年不进新货,马上蔬菜生产季节到来,农民会需要就能消化掉!至于另外两座山我们就要看机会了!这时,已经大力鼓吹市场经济!我们就要在市场中寻找契机!当时的棉麻市场情况是:国家过去的大计划品种——棉花走疲!各大战备仓库棉花爆满!黄麻已开设蠢蠢欲动,,但是行情不明。我交代业务部门加强与省地棉麻公司联系,密切注意动向!正在这时,我们关注到长沙港有近两百吨黄麻急于脱手,就马上派人洽谈取样稳住。取回样来,公司有些老师傅连连摇头!一句话“质次价高”。等外级的黄麻要一个二三级的价格!我们开会研究!在会议上,我就宣传市场经济!现在,不能再讲过去的级别和价格,现在要通通的打破!只看今后是不是卖得出去,是不是有钱赚!会议上,与省地棉麻公司联系的同志介绍了上级公司已派出大批人员寻找黄麻货源的动态!因此,我决定要吃下这批黄麻!公司范书记也说:“如今,实行经理负责制,这事归罗经理负责!同时,这也是罗经理来公司抓的第一笔大业务,新官上任三把火,希望大家支持!”就这样,财务游说银行搞到五十万贷款,业务储运全部出发到长沙调货!几天的时光就把两百吨黄麻搞进了!
哈哈!你说这人的运气!不久就出现精干麻生产热潮!不仅仅是麻纺厂搞,棉麻公司也搞,甚至于街道,乡镇企业都搞!黄麻成为“奇货可居”。我的两百吨黄麻可赚大钱!一块多钱一斤卖到三四块!兄弟公司来要货,对不起,还请你们帮我推销等外棉和棉短绒,1:1的搭销,我那百把吨积压在兄弟县级公司又算个啥!沅江县有个乡镇企业拿起一条好大的鱼到我家找我,我要他把鱼送到公司食堂后再谈业务!
那一年棉花上市以后,公司业务部门不敢收购,怕积压!但是,我们公司下属制棉厂,生产市民需要的衣花和棉絮就需要一定的棉花!我就又搞出一个新名堂:由制棉厂根据生产需要自行收购!该厂很多工人原来都是穿走于农村的弹花匠,他们引进很多棉花,价格又低,省出中间环节,这个厂里获利不少!
那一年的下半年,国家把各地战备仓库的优质棉投放市场,在全国每人供应一斤优质棉,每斤只收一块钱!这给我们棉花公司是一个大的利好!我们除了保证每个市民都得到国家的优惠外,还争取额外指标,生产大批优质棉絮投向省里。2015年省供销系统举办年货展销会,我们的优质棉絮成了抢手货!一天供应近百床,深受长沙市民的欢迎!“湖南日报”头版发稿报道长沙市民在年货展销会上排队购买的消息!
1984年,我们公司不仅搬掉了所谓的“三座大山”而且出色地完成了各项经济指标!公司被评为常德市1984年先进集体,我代表公司参加了市先代会!这是该公司成立近十年来的首次!
1984年和1985年,棉花市场疲软。各级棉花主管部门都把扩大棉花经营当成一项主要任务;而这一年,我们公司采取多种办法利用市场经济,积极扩大棉花销售。在疲软的棉花市场中,棉花购销两旺,因此,受到省棉麻公司的高度重视!1985年5月中商部在哈尔滨召开全国棉花销售工作会议,省公司刘经理带队参加,参会人员有省公司棉花科长,长沙市公司经理,省棉机厂厂长和我。会议文件中,有我们公司的典型材料,还要我在中南组会议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