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概况
常德市位于湖南省北部,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水系沅水下游和澧水中下游以及武陵山脉、雪峰山脉的东北端。在全国地势的三级阶梯中,常德处于第二级阶梯云贵高原、湘西山地向第三级阶梯洞庭湖平原过渡的交接地带。素有“荆楚要地.黔川咽喉,湘西门户”之称。常德地貌以平原为主。境内山水相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有“湖南屋脊”之称的壶瓶山。东南部是地肥水美的西洞庭湖平原及湖域,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中部过渡地段为丘陵。湖南四大水系中的沅江和澧水流经常德,境内有大小河流432条。平湖区江河纵横,水网密布,有广阔的天然湿地。据石门、澧县、临澧、桃源、鼎城等地出土文物考证,远在8000多年前,祖先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开发建置,6000年前,在澧县城头山筑起中国第一座城镇,为中华文明增光添彩。
市域在秦代为黔中郡,两汉时为武陵郡。三国以后直至清代,大致按沅水、澧水流域分治。沅水流域,先后是武陵郡、朗州、鼎州、常德路、常德府。澧水流域,先后是天门郡和南郡并立、天门郡和南平郡并立、南平郡和南义阳郡并立、澧阳郡、澧州、澧州路。澧州在明太祖九年至三十年.曾隶属于常德府。
1840年,常德境域内分属常德府及直隶澧州。民国初,湖南省废府、厅、州(直隶州),保留道、县两级区划。所设武陵道辖原岳常澧道各府(州)、县地。民国5年(1916),武陵道裁撤。原武陵道所辖常德(原武陵县,民国2年改)、华容、汉寿(原龙阳县,民国元年改)、澧县(原澧州,民国2年改)、安乡、临澧(原安福县,民国3年改)、南县(原南洲直隶厅,民国2年改)、岳阳(原巴陵县,民国2年改)、平江、临湘、沅江等11县划归湘江道。桃源、石门、慈利、大庸(原永定县,民国3年改)4县划归辰沅道管辖。民国11年,废除道制,原属湘江、辰沅、衡阳3道随即废止,仅存省、县两级。民国15年,县以下划区、村(里)、阊、邻4级行政区域。县政府所在地划分为若干个与乡(镇)同级的区,直隶于县政府管辖。是年,澧县为区、团制。民国26年12月至民国29年初,湖南省普遍推行行政督察区制度,设9个行政督察区。常德、华容、南县、安乡、沅江、汉寿、澧县、临澧、石门、慈利、桃源1l县为第二行政督察区,后改为第四区,辖常德、华容、南县、安乡、澧县、临澧、石门、慈利、桃源9县。汉寿、沅江2县划归第五区管辖。
1949年7月29日,常德解放,称常澧专区,辖常德、南县、桃源、慈利、石门、临澧、澧县、安乡、华容9县。设县辖区54个、乡157个、镇9个、保1567个、居民委员会5个。总面积23968.98平方千米。同年8月5日和15日,建立常德市和津市市。8月29日,湖南省政府将常澧专区改为常德专区,辖9县2市,县辖区增至71个、乡1169个、镇20个、保227个、村2604个、居委会51个。总面积24061.65平方千米。1950年10月,全区废止保甲制度,全面建立区、乡、村组织。
1952年9月2日,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撤销津市市,并入澧县。11月13日,国家政务院批准,撤销益阳专区,将其所辖的益阳市及益阳、汉寿、沅江、安化、桃江5县划入常德专区管辖。常德专区辖常德、汉寿、沅江、益阳、桃江、安化、桃源、慈利、石门、临澧、澧县、安乡、南县、华容14县和常德、益阳2市。有县辖区171个,乡3423个、镇55个、街道办事处5个、村19848个、居委会255个。全区总面积37193.70平方千米。
1953年9月,省人民政府将津市改为省辖市,授权常德专署领导。
1956年,根据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小乡并大乡,撤销区的组织,加强乡级组织领导的指示,常德专区所属各县、市,撤销区的建制。设乡451个(其中民族乡3个),镇32个,12898个村;城市街道10个,城镇居民委员会215个。
1958年,全区建立人民公社199个,生产大队2322个。乡级镇27个,城市街道5个,城镇居民委员会206个。
1961年,各县开展调整社、区工作,划小公社管辖范围,公社增至493个。有10县恢复区的建制,全区设县辖区75个,乡级镇30个,城市街道9个。
1962年,国务院批准,恢复益阳专区。隶属常德专区的益阳市及益阳、桃江、南县、沅江、华容、安化6县划归益阳专区,华容县划归岳阳专区。常德专区辖8县2市,县辖区减至38个;农村人民公社282个,生产大队5108个;乡级镇12个,城市街道5个,居民委员会95个。总面积21467.8平方千米。
1968年2月,常德地区革_命委员会成立,此后,常德专区改称常德地区。
从1983年起,陆续将公社改乡,乡下设村,村下设村民小组。1984年,常德地区辖38个区,250个乡(其中民族乡8个),71个镇,8个街道,设村4856个,居民委员会215个。
1988年1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常德地区行政公署,实行市管县体制。4月1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通知,撤销常德地区行署和常德县,建立省辖常德市,原常德市改为武陵区,原常德县改为鼎城区。
1989年1月1日,析慈利县归大庸市(今张家界市)管辖。常德市管辖武陵、鼎城2区及安乡、汉寿、澧县、临澧、桃源、石门6县和津市市。全市有县辖区31个,街道10个,镇65个,民族乡4个,乡198个,村4075个,居委会367个。总面积18182.12平方千米。
1995年撤区并乡,全市撤销31个县辖区,共设乡123个,民族乡4个,镇84个,街道10个, 414个居委会,4075个村。
2003年,全市共设乡106个,镇104个,民族乡4个,街道10个,村4031个,社区232个,居委会229个。
2015年,湖南省实行乡镇区划调整,常德市减少乡镇75个。至2016年,全市设乡17个,民族乡4个,镇108个,街道38个,村1558个,社区707个。总面积18190平方千米,总人口609.2万人。
武陵区概况
常德市武陵区位于湖南省北部,常德市中南部,居沅水下游,大部分属常德市城区,东与汉寿县接壤,西与桃源县为邻,南北与鼎城区毗连,总面积269.5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28平方千米。地形以平原为主,西部的河洑山为境内唯一山丘。主要河流有沅水、穿紫河、姻缘河、三闾河。区境交通便捷,319、207国道纵横贯穿全境,紧邻的桃花源机场已开通至全国各大主要城市的航线,域内石长铁路、长常高速、常张高速公路均已建成通车,大大加强了武陵与长沙、广州、深圳及张家界旅游风景区的联系。
武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6.5℃~17.5℃,年降雨量1400毫米,日照时间长,无霜期256天以上,年均相对湿度在68~89%之间;冬季盛吹东北偏北风,夏季盛吹东南偏南风,春秋两季为季风转换时期,以偏北风居多。
区境自古就是湘、鄂、川、黔边界商品的集散地,1905年开放外贸,许多中外商行在此建立分支机构,采购大米、棉花、桐油和木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由消费性商业城市逐步向工业化城市转变。区内有中央属、省属、市属、区属大小企业数千家,拥有机械、电子、冶炼、造船、造车、纺织、印染、化工、医药、制革、塑料、酿酒、卷烟、造纸、印刷、建材、服装、食品加工等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城区供水、供电等各项基础设施完备,邮政电信网络功能齐全,道路纵横交错,商业广场、文化娱乐一应俱全,安居小区整齐如一。2014年,区内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5亿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680元、17800元。
武陵地域春秋战国时属楚。秦昭王三十年(前277)伐楚,取巫郡及江南地为黔中郡,秦将张若在武陵筑城,史称“张若城”。自此,历代皆为县、郡、州、府、行署、市治所在地。
1949年7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常德。8月5日,常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将常德县的常德城析出,置常德市,隶属常德专区。将原城区的启明镇、沅安镇和南站、长庚镇分别改建为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1950年4月,德山划归常德市管辖。1952年8月,将一、二、三区改设为东区、南区、西区、德山区。1953年6月成立水上区。1956年6月,将上述各区改设为城东街、人民东街、和平东街、大河街、人民西街、城西街、城北街、南站8个街道。德山区改为德山乡,旋又改为德山街道。1957年4月,将上述机构撤并,设城东、城南(含南站)、城西、城北、德山5个街道。1960年,城东、城南2个街道,与市郊区公社的城东、火箭、先锋3个大队,合并成立东升人民公社;城西、城北2个街道,与市郊区公社的城南、城西、城北3个大队,合并成立永胜人民公社;德山街道与德山大队合并,成立德山人民公社。1962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城乡分治”指示,撤销上述3个公社,恢复原5个街道。1985年7月,将城西街道的大西门以西地域析出,设立三岔路街道。
1988年6月,常德地区更名为常德市(地级市),常德市(县级市)更名常德市武陵区。武陵区行政区划与原常德市保持一致,共有城南、城北、城西、城东、三岔路、德山6个街道,91个居委会;东郊、东江、护城、德山4个郊区乡,30个行政村。
1992年5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常德市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共常德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从武陵区划出德山街道办事处、德山乡、德山林场共54平方千米,人口77290人,交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
1994年6月,市人民政府决定将七里桥村、戴家岗村及泉水桥村的3个村民小组,划归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管理。
1995年5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鼎城区河洑镇和河洑、丹洲、南坪岗、芦荻山乡(含该区的渔业总场)划归武陵区管辖。
1997年1月,河洑乡与河洑镇合并,组建新的河洑镇。
2008年8月,东江乡所辖东江、靳家湾、驮古堤3个村和南坪岗乡所辖花山、双桥、万寿、岩子堰、泉水桥4个村划归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柳叶湖街道管辖。
2014年8月,武陵区进行大规模区划调整。撤销护城、南坪岗、东江、东郊4个乡,成立长庚、南坪、东江、永安4个街道;新组建芙蓉、芷兰2个街道;将城东、城南、城西、城北、三岔路5个街道分别更名为启明、府坪、穿紫河、丹阳、白马湖街道;丹洲乡、芦荻山乡,河洑镇名称不变。全区辖11个街道,2个乡,1个镇,共103个社区,27个行政村。总户籍人口为423320人,其中男性207159人,女性216161人。
鼎城区概况
常德市鼎城区位于湖南省北部,洞庭湖西滨,沅水尾闾。地处东经111°27′~112°11′,北纬28°35′~29°23′。东接汉寿县,南连桃江县、安化县,西邻桃源县,北抵临澧县、津市市,东北隔澧水望安乡县。常德市治及常德市武陵区与鼎城区治武陵镇毗连,将鼎城区境分为南北两块。全区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由山地、丘陵、岗地过渡到广阔的滨湖平原。南有雪峰山余脉的插角、九龙、沧山、古城、盘古诸山延伸,重峦叠嶂。西北有武陵山余脉的太阳、白云等山绵亘,山崖峻峭。西、南、北群山起伏,冈峦盘环;东北湖河网结,水陆间错。中部沅水曲形切割,将区境分为南北两部。南部俗称“前河”“前乡”。北部俗称 “后河”“后乡”。2014年,全区土地总面积23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9万亩,山林面积107.9万亩,水域面积70万亩。总人口762464人,其中农业人口656388人,非农业人口106076人。
鼎城区在历史上有过临沅县、监沅县、索县、汉寿县、吴寿县、沅南县、武陵县、常德县等名称。秦始皇年间(前221~210),在黔中郡内置临沅县,为置县之始。汉高祖五年(前202),在临沅县东分置索县。建武二十六年( 50),在临沅县南分置沅南县。阳嘉三年(134),索县改称汉寿县。隋开皇三年(583),并临沅、沅南、汉寿三县为武陵县,此为武陵名县之始。民国2年( 1913),武陵县改称常德县,常德县名自此而始。1988年6月,常德地区改为常德市,常德县改称常德市鼎城区。 鼎城的乡级行政区划和机构设置各个时期都有较大变化。明隆庆年间,县城内划宣化、庆丰(又名丹桂)、珠履、绣衣四坊,坊下为街、社。一社辖十保,一保辖十甲,一甲辖十户。乡间划8乡69村。村以下百户为团,一团十甲,一甲十户。清道光、同治年间,县城仍为宣化、庆丰、珠履、绣衣4坊。乡村改划为东、南、西、北4乡,乡领村、村领里、团、闾、甲。民国初,区划沿清末体制。民国9年(1920),县下改置区(镇)、区辖村里、村辖闾与邻。全县置县城、护城、渐安、周士、四贤、鼎安、斗姥、黄洲、兴隆、崇孝10镇。民国19年(1930),将10镇改划为13区,区下村里改称乡镇,闾邻改称保甲。
1949年7月29日县境解放。8月,全县设7个区, 29乡,183保,4352甲。9月,全县调整为14个区,区下置368个乡。1951年调整为19个区,辖359个乡10个镇,乡镇始以地名命名。1956年6月,撤区并乡。全县并为蒿子港、十美堂、石公桥、大龙站、蔡家岗、镇德桥、石公庙、河洑、斗姆湖、石门桥、谢家铺、长茅岭、龙山、将军桥、唐家溪、港二口、中河口、周家店、双桥坪、长岭岗、石板滩、牛鼻滩、竹根潭、韩公渡、许家桥、康家吉、草坪、丁家港、黄土店、新桥、钱家坪、尧天坪、逆江坪、官冲34乡和河洑镇。1957年2月,设4个办事处、3个片、3个直属乡、1个直属镇。1958年10月,全县建立洞庭、英湖、冲天、上游、红旗、金刚、金星、东风、金霞、跃进10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1959年由冲天人民公社析置太阳人民公社。1961年3月,11个人民公社调整为33个公社、1个直属镇。1961年8月,恢复区建制,全县置蒿子港、牛鼻滩、石公桥、大龙站、石板滩、河洑、石门桥、斗姆湖、黄土店、港二口10个区。
1988年,常德县改为鼎城区,区公所改为办事处。是年全区有9个办事处,10个镇,35个乡,625个村,2个区属场。
1989年撤销谢家铺乡,设立谢家铺镇。
1991年撤销灌溪乡,设立灌溪镇。
1992年,撤销蔡家岗乡,设立蔡家岗镇。同年7月,划出石门桥镇的樟木桥、何家坪、茶叶岗、檀树坪、龙潭庵、皮家冲、株木山、益阳冲及康家吉乡的七星庵、枫树岗、斗姆湖镇的二里岗归属武陵区德山乡。
1993年撤销韩公渡乡,设立韩公渡镇。
1994年,撤销洞庭乡、中河口乡,设立十美堂镇、中河口镇。同年5月,划出南坪岗乡的戴家岗村、七里桥村及泉水桥村的第八、九、十组归属柳叶湖旅游度假区。
1995年9月,划出河洑乡、南坪乡、丹洲乡、河洑镇、芦荻山乡归属武陵区。同时,区渔业总场的16.93平方千米水域划归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同年11月,全区撤处并乡。撤销蒿子港、石公桥、大龙站、河洑、牛鼻滩、斗姆湖、石门桥、黄土店、港二口9个办事处。撤销草坪乡、港二口乡,设立草坪镇、港二口镇。保留武陵、蒿子港、中河口、十美堂、镇德桥、牛鼻滩、灌溪、蔡家岗、斗姆湖、黄土店10个镇和黄珠洲、黑山嘴、大龙站、双桥坪、长岭岗、石板滩、雷公庙、丁家港、草坪、唐家铺、沧山、钱家坪、港二口、尧天坪、长茅岭及许家桥回族维吾尔族民族乡等17个乡。将冲天湖乡并入石公桥镇,瓦屋垱乡并入周家店镇,断港头乡并入韩公渡镇,康家吉乡并入石门桥镇,赵家桥乡、官桥坪乡并人谢家铺镇,肖伍铺乡并人白鹤山乡。
1996年,撤销大龙站乡、尧天坪乡,设立大龙站镇、尧天坪镇。
1997年,撤销雷公庙乡,设立雷公庙镇。
1998年,撤销石板滩乡,设立石板滩镇。
2008年白鹤山乡划归武陵区管辖,灌溪镇白石村划归武陵区南坪乡管辖。
2014年3月,鼎城区撤销武陵镇,组建玉霞、红云、郭家铺3个街道,撤销斗姆湖镇,建立斗姆湖街道。2014年末,鼎城区下辖玉霞、红云、郭家铺、斗姆湖4个街道,特种养殖场、芦苇场、园艺示范场、花岩溪林场4个农林场,周家店、草坪、石公桥、十美堂、谢家铺、黄土店、韩公渡、牛鼻滩、雷公庙、尧天坪、双桥坪、中河口、镇德桥、石板滩、灌溪、蒿子港、港二口、大龙站、蔡家岗19个镇,丁家港、逆江坪、长岭岗、黄珠洲、唐家铺、黑山嘴、钱家坪、沧山、长茅岭、许家桥(回族维吾尔族乡)10个乡。
2015年11月,全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十美堂镇和黄珠洲、黑山嘴2个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十美堂镇,长岭岗乡和蔡家岗、雷公庙2个镇成建制合并设立蔡家岗镇。双桥坪镇和大龙站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双桥坪镇,尧天坪镇和长茅岭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尧天坪镇,谢家铺镇和唐家铺乡成建制合并设立谢家铺镇,沧山、钱家坪2个乡和黄土店镇成建制合并设立黄土店镇,港二口镇和逆江坪乡成建制合并设立花岩溪镇,许家桥回族维吾尔族乡和丁家港乡成建制合并设立许家桥回族维吾尔族乡。蒿子港、中河口、牛鼻滩、灌溪、韩公渡、周家店、石公桥、镇德桥、石板滩、草坪不作调整。 2016年4月,全区合乡并村后,共有18个乡镇,4个农林场,4个街道办事处,76个居委会,226个村委会,2898个村民小组。
桃源县概况
桃源县位于湖南省北部,常德市西南部,地理位置:北纬28°24′24″~29°24′08″,东经110°51′47″~111°36′41″。东与临澧县、鼎城区、武陵区接壤,西与慈利县、沅陵县、张家界市永定区交界,南与安化县为邻,北与石门县毗连。县域东西直线极宽75千米,南北直线极长118千米。根据2014年5月桃源县国土资源局、桃源县统计局、桃源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的“关于桃源县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全县总面积4442.978平方千米。县治漳江镇位于县域中东部,主城区在沅水西岸、延溪汇入沅水处,距常德市城区34千米,距省会长沙200千米。桃源县处于沅水中下游流域。沅水在县境内蜿蜒99千米,分县境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雪峰山余脉,横贯西南;北部为武陵山余脉,斜穿西北。全县南、西、北三面环山,中部和东北部多丘陵,东部为平原,概称“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县内山河秀丽,名胜古迹甚多。有周家岗新石器时代遗址、战国采菱城等人文景观53处;有潇湘八景之一的“渔村夕照”。县城西南15千米处的桃花源,自古以来就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有桃源山、桃花山、桃仙岭、秦人村四大景区。
桃源县是湖南省“吨粮田技术开发示范县”,也是国家农牧渔业部确定的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历年粮食产量、油菜籽产量均是湖南省最多的县之一。粮食、油料、肉类产量均进入全国百强县之列。良种桃源黑猪和桃源大种鸡自明代起就已饮誉全国。境内还有相当数量的黄金、白钨、金刚石和桃花岩等矿藏,以及蕴藏量十分可观的石灰石和石煤。2014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0.780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257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2.385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0.1371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4.1551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95元,
桃源县地域,春秋战国时为楚国属地。秦朝时属黔中郡地。西汉时属临沅县。东汉建武二十六年 (50)划入沅南县,属武陵郡。隋唐时期划入武陵县。宋乾德二年(964),从武陵县析出设县,因境内有桃花源,故名桃源县,县治建于沅水西岸(即今县治漳江镇),隶属朗州;在宋代200余年间,又先后2次改属由朗州改名的鼎州和再度更名的常德府。元成宗元贞一年(1295)升为桃源州,属常德路。明洪武二年(1369)仍降为县,属常德府。清代因之。民国时期桃源先后属武陵道、辰沅道、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年7月27日,桃源解放,属常澧区;8月28日起属常德区;1968年2月起,属常德地区;1988年1月起,属常德市。
桃源县1988年行政区划为9个区、51个乡、8个镇、846个村、16个居委会。1995年11月,全县撤区并乡。撤销9个区建制。保留沙坪、西安、三阳港3个镇和深水港等21个乡,其乡、镇行政区划不变。调整部分乡镇的行政区划:城关镇与尧河乡、八字路乡合并,设立漳江镇;陬市镇与畲田乡合并,称陬市镇;架桥乡与基隆乡合并,称架桥乡;漆河镇与涌泉乡、黄婆店乡合并,称漆河镇;热市乡与菖蒲乡合并,称热市乡;黄石镇与芭茅洲乡合并,称黄石镇;钟家铺乡与杜坪乡合并,称钟家铺乡;牛车河乡与瓦儿岗乡合并,称牛车河乡;龙潭乡与丁家坊乡、鄢家溪乡合并,称龙潭乡;观音寺乡与三望坡乡、燕家坪乡合并,称观音寺乡;佘家坪乡与向家桥乡合并,称佘家坪乡;喜雨乡与八公桥乡合并,设立剪市乡;马石乡与一甲城乡合并,设立凌津滩乡;茶庵铺乡与三元潭乡合并,称茶庵铺乡;桃花源镇与龙虎乡合并,称桃花源镇。三汊港乡更名为木塘垸乡。
1996年10月,撤销茶庵铺乡,建立茶庵铺镇;撤销剪市乡,建立剪市镇;撤销龙潭乡,建立龙潭镇;撤销理公港乡,建立理公港镇。
1997年6月,撤销热市乡,建立热市镇;撤销盘塘乡,建立盘塘镇。1998年12月,撤销观音寺乡,建立观音寺镇。
2002年12月,撤销凌津滩乡,建立凌津滩镇;撤销马鬃岭乡,建立马鬃岭镇;撤销架桥乡,建立架桥镇。
2014年,全县行政区划为18个镇、22个乡,57个居民委员会、394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97.6万人。18个镇是漳江、陬市、漆河、茶庵铺、架桥、盘塘、马鬃岭、热市、黄石、理公港、三阳港、观音寺、龙潭、剪市、凌津滩、西安、桃花源、沙坪;22个乡是青林(回族维吾尔族乡)、车湖垸、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木塘垸、双溪口、郝坪、九溪、黄甲铺、钟家铺、牛车河、佘家坪、太平桥、浯溪河、深水港、泥窝潭、兴隆街、太平铺、牯牛山、杨溪桥、寺坪、郑家驿、芦花潭。
2015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桃源县共撤销12个乡级建制,设立郑家驿(寺坪乡与郑家驿乡并)、木塘垸、双溪口、泥窝潭、佘家坪、杨溪桥(牯牛山乡与杨溪桥乡并)、九溪、牛车河8个乡,青林回族维吾尔族乡(浯溪河乡与青林回族维吾尔族乡并)、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2个少数民族乡;漳江(车湖垸、深水港2乡与漳江镇并)、陬市、观音寺、龙潭、架桥、盘塘、马鬃岭、漆河(黄甲铺乡与漆河镇并)、黄石、热市(郝坪乡与热市镇并)、理公港(钟家铺乡与理公港镇并)、剪市、三阳港(太平桥乡与三阳港镇并)、沙坪(芦花潭乡与沙坪镇并)、茶庵铺(太平铺乡与茶庵铺镇并)、西安、夷望溪(兴隆街乡与凌津滩镇并)、桃花源18个镇。全县共10个乡(其中2个少数民族乡)、18个建制镇。总面积4442.3平方千米,总人口97.8万人。
2018年2月,撤销漳江镇,设立漳江街道、浔阳街道。
汉寿县概况
汉寿县位于湖南省北部、常德市东南部,地处洞庭湖西滨,沅、澧水尾闾。县域东起东经112°18′的百禄桥镇孔家湖村,西至东经111°42′59″的朱家铺镇赤金村;北起北纬29°6′45″的柳林嘴芦苇分场,南达北纬28°36′的丰家铺乡顺里桥村。东西长58.65千米,南北宽56.25千米。县界东临沅江市,东南和益阳市资阳区、桃江县接壤,西、西北与鼎城区、武陵区毗邻,东北与南县、安乡县隔河相望。总面积2034平方千米。其中,平原991.53平方千米,岗地444.81平方千米,丘陵112.97平方千米,水域484.69平方千米。
县境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区,年均降水量1415.9毫米,年平均气压1012.2帕,年均气温17.0℃,月平均气温有9个月在10℃以上,全年无霜期270天左右,年均日照1579小时。水域广袤,自然资源丰富,是典型的农业特产县。盛产粮、棉、油、鱼、猪、甲鱼、黑杨、芦苇、玉臂藕等农特产,尤以甲鱼、珍珠闻名于世。富藏花岗岩、黄金、石英砂、天燃气等矿物,拥有国家4A级景区清水湖旅游度假区,3A级景区西洞庭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鹿溪省级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是全国生态旅游百强县、全省旅游强县。拥有“汉寿甲鱼”“汉寿玉臂藕”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拥有“中国甲鱼之乡”“中国黑杨之乡”“中国苎麻之乡”“中国淡水珍珠之乡”等美誉。目平湖1998年1月被确定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5万公顷。保护区主要保护目平湖及周边地区的湿地水禽、水生动物及湿地生态系统。1999年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签订湿地恢复示范项目合作协议,建立宣教中心。区内有鸟类207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鹤、黑鹤等品种多达7种。2010年起,汉寿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兴县、旅游活县、幸福汉寿”发展战略,围绕“推进二次创业,建设滨湖强县”主题,实现了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势头。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8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4.61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8.08亿元,完成规模工业(109家)总产值215.12亿元。
县境,战国属楚地。秦为黔中郡地。东汉阳嘉三年(134),改索县为汉寿县,治所今鼎城区断港头。三国吴,汉寿县改为吴寿县。赤乌十一年(248),析吴寿县置龙阳县,设治所于今县城,属武陵郡。宋大观年间 (1107~1110),改为辰阳县。绍兴三年(1133),复名龙阳。五年升县为军,移治黄诚寨(今聂家桥乡黄诚港)。三十年复县,治所迁回原址,隶属鼎州。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州,辖沅江县,属常德路。明洪武三年(1370),降为县。至清,属常德府。民国元年(1912),龙阳更名汉寿,3年隶武陵道。5年,属湘江道。11年,直隶于省。27年,隶属第五行政督察区。1949年8月4日,县境和平解放,隶属益阳专区。1952年11月,改属常德专区。1988年,常德地区改市,隶属常德市。
县域乡以下建置,明代在城称坊,在野称乡,坊有街、社,乡有村、市、总。明洪武初年设汉寿、全节、沧浪、洪政、永兴5乡,37村。清初沿袭明制,康熙十二年定20里,上里10村,中里、下里各5村。宣统三年全县设40乡。民国初年设东、南、西、北4乡,下设31总,后改总为乡。民国37年(1948)全县并为新北、古北、龙灵、沧浪、太德、太常、寅宾、福城8乡,恢复辰阳镇,辖255保,4636甲。1949年8月县境解放,9月全县划为6个行政区,维持原乡保建制,1950年6月划乡建镇。1951年划为12个区、镇,1956年撤区并乡,全县划为24乡,设立城关镇。1958年9~10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全县组建11个人民公社,辖120个生产大队。1961年4月调整公社规模,增至25个公社。1984年2月撤销人民公社,增设岩汪湖镇,围堤湖、大南湖农场改乡建制。全县设25乡、6镇、1个国营农场,下辖528个村(居)。1992年6月,撤销太子庙乡,建立太子庙镇。1993年12月,撤销朱家铺乡,建立朱家铺镇。1994年8月,撤销百禄桥乡、崔家桥乡、洲口乡,建立百禄桥镇、崔家桥镇、洲口镇。1995年10月,撤销军山铺乡、罐头嘴乡,建立军山铺镇、罐头嘴镇。2002年2月,撤销洋淘湖农场,建立洋淘湖镇。2004年8月,合并城关镇、西竺山乡、围堤湖乡、夹堤农场和南湖渔场,设立龙阳镇;合并蒋家嘴镇、阳南塘乡,设立蒋家嘴镇。2014年,全县辖龙阳、蒋家嘴、岩汪湖、坡头、酉港、洲口、罐头嘴、沧港、朱家铺、太子庙、崔家桥、毓德铺、军山铺、百禄桥、洋淘湖15镇,周文庙、鸭子港、文蔚、新兴、聂家桥、毛家滩、丰家铺、东岳庙、岩嘴、株木山、三和、龙潭桥、月明潭、大南湖14乡,湖南汉寿高新技术产业园。共542个村(居),4994个村民小组。全县总户数262535户,总人口818848人。
2015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汉寿县共撤销11个乡级建制,设酉港、罐头嘴、洲口(文蔚乡与洲口镇并)、坡头(鸭子港乡与坡头镇并)、岩汪湖(大南湖、周文庙2乡与岩汪湖镇并)、沧港(新兴乡与沧港镇并)、朱家铺、丰家铺(丰家铺乡与东岳庙乡并)、太子庙(岩嘴乡与太子庙镇并)、崔家桥(三和、崔家桥2乡与毓德铺镇并)、龙潭桥(龙潭桥乡与月明潭乡并)、军山铺、百禄桥、蒋家嘴、洋淘湖、西湖(东洲乡10个村加西湖镇除西湖渔场代管区域外的行政区域)16个镇,聂家桥、西洲(西洲乡加东洲乡新兴、春晓2个村加西湖镇西湖渔场代管区域)2个乡,毛家滩回族维吾尔族乡,辰阳、龙阳、沧浪、株木山4个街道。全县共16镇、3乡(其中1个民族乡)、4街道。总面积2091.3平方千米,总人口88万人,县人民政府驻龙阳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