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公墓是常德人民缅怀民族英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是2014年国家民政部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抗战设施的遗址。这里安葬有1985年国家民政部批准的革命烈士、2014年又被民政部列入著名抗日英烈的柴意新将军,以及数千名在1943年常德会战中牺牲的抗日英烈。
新中国成立以来,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公墓一直得到市委、市政府的有效保护。特别在文革破四旧的时候,公墓的主体建筑居然保护得完好无缺,这在全国抗日纪念遗址中是极为罕见的,常德市委、市政府功不可没。
如今市民群众对这次启动修缮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公墓十分关心,昨天傍晚,我去了会战公墓现场仔细看了一次,晚上又与杨启乾老先生交谈了很久,现将我的几点建议呈上,希望得到承建施工的湖南文保古建工程有限公司重视。
1、据前辈讲述,柴意新将军是用棺木安葬在长方型墓的地下,上世纪50年代末拆除墓冢时,我在现场看到只拆除了地面上的部分以及后来扩宽建设路人行道时转移极少英烈的遗骨。柴意新将军和绝大多数抗日英烈们仍然安息在这里。
如今四川的传媒介绍柴意新将军时说:“柴意新,原名柴永茂,在柴明生保存的柴家族谱上,依然用的是柴永茂这个名字。为保家卫国,柴意新报考了黄埔军校。在黄埔军校读书时,柴意新为表革新之志,改名"意新"。在黄埔军官学校学习时,其时李鸣珂(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也在黄埔学习,二人因同乡而交往密切,在李鸣珂影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柴意新是常德守城战(城区)牺牲的唯一团长和将军。”因此,我认为应该到柴意新将军出生地四川省南部县有关部门取得证明,为柴意新是共产党员正名,并在这次修缮中充分表现出来。
2、据我所知,当初始建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公墓时施工粗糙。那时的纪念塔、纪念牌坊等都是用水泥掺黄沙筑成的,上面的题字都是在水泥上面镌刻的。例如孙科、居正、于右任、戴传贤四人的题词是公墓和纪念塔建成以后陆续补上去的。这次修缮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一条、第二十一条和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修旧如旧。如今公墓内的有些题词显然不是原来字迹的样子,应该请常德抗战文化研究会和常德会战研究会组成专家团队复原。又如纪念塔下四周的石围栏,从前庄严肃穆,没有雕刻,如今却块块雕刻了花草,显得有些画蛇添足。我认为施工单位除了咨询杨启乾老先生外,还应该经常地、持续地向常德抗战文化研究会和常德会战研究会虚心求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障恢复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公墓的原貌。
3、1944年始建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公墓时,纪念牌坊两侧有对石狮,上世纪70年代,它被遗弃在老体育场碧波游泳馆旁边。它是地道的文物,是国家财产,从来无人购买或拥有它的产权,昔日再就业古玩市场的店主一直保护它。这次修缮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公墓时,建议一定要将它迁回原址并修复安放好。
4、市民群众普遍反映因施工人员太少,致使修缮工程进度太慢,影响了市民群众的凭吊和周围环境的整治。更影响了国内外民众失去前来参观学习的机会。
以上建议供施工方湖南文保古建工程有限公司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