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一剑:从你做起,每年先跟石门的贫困兄弟姊妹捐滴滴。滴水成河。回到原帖
邓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依据。那么,现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是否已经到了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时机?
武力: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结果使分配体制改革提上日程。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是共同受穷的“大锅饭”分配体制,在当时的情况下,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先富”、“后富”的政策,确实推动了改革起步。同时,小平同志也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标准后,就应该考虑共同富裕的问题了。而经济发展的结果也确实将这个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1997年以来,我国彻底告别了长达数十年的“短缺经济”,形成了买方市场。内需不足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高收入阶层消费倾向低,低收入阶层消费倾向高,由于社会收入过分集中在高收入阶层,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就会下降,就引起全社会的消费需求不足,因此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就呼之欲出了。这就是“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收入分配,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个大背景。
杨宜勇:政府在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上,比过去仅仅从社会稳定角度考虑,上了很大一个台阶。第一是把收入分配制度和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联系到一起,这个基本理念确立起来了;第二是把社会公平与内需拉动相联系,因为老百姓普遍没有钱,内需是上不去的。
李实:过去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某种程度上更强调“效率优先”,所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就在效率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现在市场机制已经初步建立,政府可以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公平上。
景天魁:应该说现在强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一是我们已经具备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物质基础。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200美元,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尽管我们国家还不算富裕,国防、科技等领域都需要加大投入,但应该说,我们已经具备了比过去强得多的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物质基础。
二是我们已形成了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共识。尽管人们对收入分配这样的敏感问题难免有不同认识,但到现在,不同阶层、不同群体,还是在若干基本问题上取得了不少共识。例如,大家都认为,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不应该也不可能去搞平均主义,再吃“大锅饭”;适当的差距不仅对保持发展的活力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合理的;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应该也不必要造成市场规则的扭曲;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步子要稳妥,不应该也不必要造成社会不安甚至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