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兴市,幸福常德”的实践路径
◇张友亮
纵观古今中外,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繁荣发达,立足于工业、关键于人才、活跃于商贸、输出于产品、活力于机制、核心于质量、关键于内力、久远于文化是成功的“8大法宝”,现就“工业兴市,幸福常德”的实践路径建言建议阐述于下:
一、大兴工业。一是攻营拔寨。市、县(区)、乡(镇)、村(居)四级党政组织,要建立“机构常设,工作常抓,目标常在,进展常督”的“创新突破产业突围指挥部”促进班子与机制,对辖区内所有工业项目按大、中、小三级“摸清底子”分级负责,“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所有企业(项目)有专人对接服务,所有困难、矛盾和问题有专人迅速解决”。二是宽松环境。“竭泽而渔”则往往“鱼不得”,“放水养鱼”则常常“鱼成群”。采取一切有效手段和支持措施,挖掘潜力,把本土中小企业做大、做多,特别是要改变目前全市农副产品相当比例“水果卖担,粮油卖筐,畜禽卖头(只),水产卖条(只)”原始状态,尽快普及精深加工化;把外地大项目、好项目(企业)多多引进,借力发展;要着力发展高深科技、高竞争力、高附加值、高贡献度的项目(企业),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材料科技、农产品深加工等行业要“强链,延链,补链”,“全市有重点,县县有强项,各业有特色”,做到“国际一流,国内顶尖”,大企业做得“顶天立地”,中小企业做得“铺天盖地”。三是“踮脚”前进。重点发展一批千亿产业、百亿企业。2030年时,达到“全市工业年产值超过1万亿元、年税收超过1千亿元;50万人以上的县区(市),工业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年税收超过100亿元;各县区(市),有上市工业企业”的发展目标。四是质量取胜。着力打造品质一流、品牌一流、品种一流、服务一流的“德字号”系列产品和服务,畅销国内外,赢得好“口碑”,实现高效益。
二、用好人才。事在人为,“事非经过不知难”。要打破体制内外“束缚”,不拘一格,大胆启用企业和经济建设一线,特别是在民营工业一线,有能力、懂管理、善经营、肯奉献、无私心的一批优秀人才(企业家),提任市、县(区)、乡(镇)、村(居)四级“创新突破产业突围指挥部”的主要成员,特别优秀的可以晋升市、县(区)、乡(镇)、村(居)分管工业的党政副职领导,建立老、中、青“人才梯队”,干出成绩、干出水平、干出特色、干出影响,营造全市“创新突破产业突围”的浓厚氛围。
三、旺盛人气。全市上下,“真抓实干惠民生,真金白银给政策,真心实意优服务”,用政策引人、事业用人、温情感人、待遇留人,在支持创业、发展产业、扩大就业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二是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留住本土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常德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等7所高校每年约3万名毕业生,各区县(市)职业学校每年毕业生约2万人;三是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常德长期创业、就业,打造常德“人才洼地”。
四、富美城乡。首先,“村村有特色产业,家家有致富门路,户户有就业渠道”,是“工业兴市,幸福常德”的基础和保障。其次,要组织、发动、支持村民们,“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庄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建设文明村庄、美丽村庄、宜业村庄、和谐村庄,既有“白富帅”,又有“颜值高”,更有“气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