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
历史上黄河流域及以北,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三年两熟(含小麦或油菜等);
长江流域农作物一年二熟(早稻和晚稻)或两年五熟(早稻晚稻和油菜等);
珠江流域及台湾和琼崖(海南岛)等个别地方可以一年三熟。
民国前后,以长江流域为例,大部分地区还是只插一季(水稻),新中国成立后,在毛主席的“八字宪法”等倡导“合理密植”的情况下,五十年代开始后的五十年左右时间里,全国很多地方都种植“双季稻”,至到近几年才以中稻(或加油菜)占大部分。
另外,历史上常说:成年男人由官府授田一百亩,成年女性为五十亩,小孩老人为二十五亩。又听说民国时,稻田行距为“排四蔸(即双手伸直的长度或等同身高的距离内只种植四蔸稻。
最后说明,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中所种植的“双季稻”,都是以解放前后出生的这批农民为主要劳动力,可以说“解放前后出生的这些农民,是历史上种田最辛苦的几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