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发出我读小学经历的帖子,引发网友热议。很多网友都希望把故事港下去;有的网友拿现在的眼光看七十年前的事:好像过去我是一个大佬,想到哪里读书就到哪里读!一个小学转了那么多的学校!所以,我有必要把当时的教育制度再港一港!
一,民国时期的教育体系。
民国时期,就是我读小学大部分处于的时期。当时,称为国民教育!常德市区是设置三个镇。即:启明镇(后来的城东)沅安镇(后来的城南城北)长庚镇(后来的城西)每个镇有一个中心小学(完全小学)镇下面的保(相当于现在的社区)设一个初级小学。这就是公办的!三所镇办小学就是后来的一完小(以后的乔家巷完小,被东升兼并)二完小(现北正街)三完小(现育英)
2015年,我在台湾旅游,还偶尔看到**国民小学的招牌!他们还是打的在大陆时的招牌!
除了公办外,有很多私立学校:
一是外地在常德经商的各个会馆办的小学。我知道的就有山西陕西人办的山陕小学,长沙人办的长郡,湖北人办的首义;(以上三个学校后来合并为高山街完小)江苏安徽人办的苏皖(后来的百街口完小)江西人办的豫章(后来的大河街完小)。
二是教会办的学校,就有三德完小(现在的卫门口)懿德小学(原来在南昏,因修南昏而撤除)。
三是民族办的。回族办的清真完小(现在的东升)。
四是船民办的。南站铁船庙的驳划完小。(后来的五完小)
现在这些学校,都经历过风起云涌,撤撤并并,面目全非!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现在仍然在原址的真正百年老校就只有东升完小育英完小和卫门口完小!
二,当时的教育制度。
一是学校都有严格的升留级制度,严格的处罚制度。成绩不好读书不认真就会打板子!就会留级!
二是各校都是自主招生。报名不要户口,不按住地,不要证明。在这个学校不愿意读了随便就可以考别的学校。在这个学校读的二年级也可以到别的学校考三年级!
三是收费不收费,收多少都是由各校自定。(这是指的私立)一般会馆学校有钱,都是免收学费!但是要通过考试!我记得四年一期我考山陕,该校只招两名插班生,我们考试时,有一教室的人参考,会有三四十人!
以上就是我记忆中的常德市区七十年前的小学教育!由于个人是在主城区读小学,所以,有些偏废和错误的地方,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