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流行的中国新四大发明之“共享单车”,采用无桩共享模式,在中国乃至全球,在资本的裹挟下,快速铺开,先后不下百家企业逐鹿全国,3年之后,小型共享单车企业销声匿迹,或陷入押金丑闻,或面临破产危机,就连先后获得总计近百亿人民币的两家巨头摩拜单车和OFO单车,最终一方被外卖巨头美团并购,项目陷入持续亏损,而另一方陷入押金丑闻濒临破产,创始人也进入中国“老赖”名单。
当前仍在苦撑的哈啰出行,和滴滴旗下青桔单车、街兔单车,虽然各自也获得了大几十人民币的融资,但截至目前都陷入持续亏损。
为何被资本一时捧为“香饽饽”的“无桩共享”模式仍然不能赚钱实现盈利,为何便利至上的这些共享单车全都举步维艰。2019年4月,因持续亏损,各家共享单车均上调了单次租车价格,由原来的1元/半小时,涨价至1.5元/半小时,涨幅50%。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政府监管,无限制自由停放,企业间无序竞争,创始人及运营团队腐败导致的。
因为缺乏政府监管,共享单车企业几乎在没有准入门槛的情况下就可以在全国各大城市随意投放,导致各家共享单车通常是蜂拥而至,大量投放。显然他们只是仗着背后拥有大量的资本支撑,连每个城市基本的摸底调研都没有开展,一拍脑袋就把大量的车投放到市场,这显然是不尊重资本,也不考虑社会责任的行为。
因为无限制自由停放,共享单车企业往往需要投放比限制停放2-5倍的车辆才能够满足公众的日常用车需求。无限制停放意味着公众可以把车停放到任意地点,或者上私锁据为己有,这显然是与他们倡导的“共享”模式背道而驰。同时因为需要投放更多的车辆,共享单车的资本投入成本剧增。
因为企业间无需竞争,各家共享单车相互厮杀,甚至有新闻爆料竞争对手员工之间相互大量破坏对方车辆的行为,这对于共享单车投放企业来说又是一个“无底洞”式 的运营消耗。
而谈及创始人及运营团队腐败,此前OFO共享单车被爆料创始人个个开特斯拉,城市运营经理虚报运营数据贪污运营资金的丑闻,相信这杨的丑闻在巨资推动下的共享单车行业里面只是冰山一角。腐败一词,我们通常联想到的是少数腐化的官员的行为,没想到在刚成立不到3年的新兴企业中大量出现,这是整个行业的悲哀。创始人以及运营团队的腐败,使得本来就苦苦支撑的运营维护雪上加霜,加快了这些共享企业的落幕。
看到常德市推行“有桩模式”,我仿佛在共享单车行业的黑夜里看到了一丝曙光,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