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桃源县城的文化墙上,耸立有两块不知所“云”的《桃花源记》碑,第一块我以前提起过,在桃源有官部门集体装睡的情况下,好象也不见改动。遗憾的是,最近居然在文昌阁前面立了第二块。
开始以为碑是电脑word文档简繁转换而错,仔细看第一块碑上居然有某王姓书法家的署名,这就真的很尴尬了。我不晓得这位王姓书法家是哪位神仙,这个字是真弄错了。如果打简体是一个字,繁体说话的云和天上的云是两个字,天上的云是雨字头“雲”,说话的没有雨字头。我也怕弄错,特地查阅了中华书局和台湾三民书局出版的繁体字版《古文观止》上的《桃花源记》,证明的确是错了。
图片:IMG_20190623_184710.jpg![]()
在桃花源里前面,有某王姓书法家署名的《桃花源记》
图片:IMG_20190616_120641.jpg![]()
文昌阁前面最近新立的第二块《桃花源记》
图片:桃花源记.jpg
中华书局出版的繁体字版《古文观止》里面的《桃花源记》
图片:桃花源记1.jpg
台湾三民书局出版的《古文观止》里面的注音版《桃花源记》
图片:桃花源记.jpg
图片:桃花源记1.jpg
描述:触屏版
图片:1564403833
图片:苍狼书.png
langsongyun:老学究的较真精神,还是值得表扬的。回到原帖
你这个话我不敢认同,我觉得学究的是有官部门,不是我。如果他们雕刻简体字就是一个“云”,正因为他们选择了学究式的繁体字才出这种笑话。作为我一个初中肄业的,加上是旧社会没有义务教育,从2块5读到10块一期,还没有人补课,令人喷饭的是,期末还告诉你2块5没有花完,还发几个本子作为假期作业本,平心而论,这个价格能够学多少文化?好在这个文章是初中的,难度不大。不过就是我这个初中肄业的,初中教材有的文或者诗,桃源文化墙的错误估计接近或者不下十处,看了这些你会苦笑说:“桃源自从有文化墙以后,桃源人就没有文化了”。一个可以肯定,这些活领导肯定不晓得,都是临时工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