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哥
二级网友
二级网友
  • UID550650
  • 最后登录2025-09-04
阅读:949回复:9

[咨询求助]出现大量白色飞虫 [已回复]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25-09-02 17:33扫一扫,手机看帖
你们那里有这种情况吗?常德大道、白鹤山出现大量白色飞虫,生化危机的感觉!哈哈哈

图片:6805bfb63a65e577c103de025a7bf446.png

图片:ae51549cf1f816bc2e3d766d1370c471.png


部门 发帖时间 满意度 状态
市农业农村局 09-02 17:33:08 处理完成
回复 扫一扫,手机看帖
市农业农村局
部门用户
部门用户
  • UID301
  • 最后登录2025-09-08
1楼#
发布于:2025-09-08 15:50
帖内置顶  –    –  2025-09-08 15:52
我市出现蜉蝣“婚飞”别怕!无害!
    近期,我市城区多地反映傍晚的路灯下和灯光较亮的区域出现密密麻麻的虫子在飞,这是蜉蝣的“婚飞”现象。每年的8月中旬到9月底,是蜉蝣集体羽化的时期,蜉蝣幼虫时期生活在水里,繁殖期会飞离水面、进行交配和繁殖,这种现象是其正常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2024年,我市汉寿县也出现同样现象,当时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刘双清在红网时刻曾科普:蜉蝣对农作物没有任何危害,成虫的体长通常2-3厘米,体形细长柔软,前翅大、后翅小,腹部末端有一对很长的尾须。通常在每年8月—9月的傍晚,常有成群成群的成虫进行“婚飞”,雌虫与雄虫交配,场面“相当壮观”。
    蜉蝣成虫的生命短暂,其进食器官已退化,不会再啃食任何东西,它们几乎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繁殖交配等,从羽化、交配、产卵到死亡通常只有一天。蜉蝣的幼虫生活在水中,取食水中藻类及细小颗粒食物,或是捕食水生无脊椎动物,对污染、缺氧和酸性等不良环境非常敏感,水体质量差的区域难以存活。因此,蜉蝣通常被当作判定水体质量的指示性昆虫、衡量一个地区水体环境污染的标尺,有蜉蝣生存的水体说明水质较好。
笑看人生淡
六级网友
六级网友
  • UID258502
  • 最后登录2025-09-08
2楼#
发布于:2025-09-02 21:03
     蜉蝣~∽~季节
心路
七级网友
七级网友
  • UID527282
  • 最后登录2025-09-08
3楼#
发布于:2025-09-02 21:29
这是哪里?
速递
三级网友
三级网友
  • UID244537
  • 最后登录2025-09-08
4楼#
发布于:2025-09-03 08:26
地球外生物攻击!!!!
市民小二
五级网友
五级网友
  • UID9662
  • 最后登录2025-09-08
5楼#
发布于:2025-09-03 14:05
笑看人生淡:蜉蝣~∽~季节回到原帖
通过豆包和其他AI软件,都说是白蚁繁殖蚁。
市民小二
五级网友
五级网友
  • UID9662
  • 最后登录2025-09-08
6楼#
发布于:2025-09-03 14:53
有蜉蝣的水面,证明水质比较好,没有太多污染,吃蚊子幼虫,同时也给鱼虾类提供了食物。
很热心市民
五级网友
五级网友
  • UID548321
  • 最后登录2025-09-08
7楼#
发布于:2025-09-03 19:26
市民小二:有蜉蝣的水面,证明水质比较好,没有太多污染,吃蚊子幼虫,同时也给鱼虾类提供了食物。回到原帖
真的假的?前天晚上路过常德大道,吓死了,铺天盖地的。
市民小二
五级网友
五级网友
  • UID9662
  • 最后登录2025-09-08
8楼#
发布于:2025-09-04 16:59
很热心市民:真的假的?前天晚上路过常德大道,吓死了,铺天盖地的。回到原帖
现在查点资料很简单的。当然人工智能即有可能是人工智障,有时候会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需要用的人有思辨能力。
yacheng718
一级网友
一级网友
  • UID535123
  • 最后登录2025-09-05
9楼#
发布于:2025-09-05 09:09
柳叶湖那边真的太多这玩意儿了,路灯下飞舞,第二早上看死一堆...
市农业农村局
部门用户
部门用户
  • UID301
  • 最后登录2025-09-08
10楼#
发布于:2025-09-08 15:50
我市出现蜉蝣“婚飞”别怕!无害!
    近期,我市城区多地反映傍晚的路灯下和灯光较亮的区域出现密密麻麻的虫子在飞,这是蜉蝣的“婚飞”现象。每年的8月中旬到9月底,是蜉蝣集体羽化的时期,蜉蝣幼虫时期生活在水里,繁殖期会飞离水面、进行交配和繁殖,这种现象是其正常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2024年,我市汉寿县也出现同样现象,当时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刘双清在红网时刻曾科普:蜉蝣对农作物没有任何危害,成虫的体长通常2-3厘米,体形细长柔软,前翅大、后翅小,腹部末端有一对很长的尾须。通常在每年8月—9月的傍晚,常有成群成群的成虫进行“婚飞”,雌虫与雄虫交配,场面“相当壮观”。
    蜉蝣成虫的生命短暂,其进食器官已退化,不会再啃食任何东西,它们几乎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繁殖交配等,从羽化、交配、产卵到死亡通常只有一天。蜉蝣的幼虫生活在水中,取食水中藻类及细小颗粒食物,或是捕食水生无脊椎动物,对污染、缺氧和酸性等不良环境非常敏感,水体质量差的区域难以存活。因此,蜉蝣通常被当作判定水体质量的指示性昆虫、衡量一个地区水体环境污染的标尺,有蜉蝣生存的水体说明水质较好。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