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一网
超级管理员
超级管理员
阅读:18384回复:4

[散文]「散文」王孝忠散文三篇:晒谷、蒲扇和竹床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20-08-13 09:30扫一扫,手机看帖
https://mp.toutiao.com/profile_v4/graphic/preview?pgc_id=6860278778954940941

                                                    王孝忠(湖南省水利厅原厅长、常德人)


晒谷
读中学的那6年,每年7月15日到8月15日我都在生产队晒谷。
在我的经历中,晒谷最辛苦、最重要的是这样几件事:
记码要准确无误。我是记码员,记码是最主要的职责。要按板桶记,一张板桶分配七八个人为一组,一天收割多少毛谷,必须记得清清楚楚,因为这是评工分的依据。要按丘块记,一丘一块也要记得清清楚楚,因为这是核定产量的依据。那个年代没有计算机,累计、合计、统计只能靠打算盘。我能到师大数学系读书,恐怕与当年打算盘有关。
耘谷要勤翻细捡。勤翻就是晒在禾场的谷经常翻动,细捡就是仔细把杂草捡掉扫掉。耘谷,最辛劳的是中午,头顶烈日,脚踩铁板烧。那真是:晒谷日当午,汗滴禾场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抢暴要迅速干净。双抢时节,雷雨风暴频繁,东边太阳西边雨随时都可能出现。我们生产队晒谷一般只有两个人,我和保管员。抢风暴时全队老幼都来了,担心到手的粮食被雨水冲走了。晒谷的工具主要是扫把、耘耙、拉板、钉耙、竹席、风车等等,一抢风暴,社员们把自家的扫把都带来参加战斗。那个年代,真是粮食大如天。
守谷要颗粒不失。双抢时节,生产队的粮食堆满屋,但社员家里并没有谷,正如张新民所说:人是铁,饭是钢,饿着肚皮搞双抢。饥寒起盗心,守谷的任务也很艰巨。守谷主要是我和保管员的职责,一个月都要守在晒谷场。宋代秦观有一首诗《桥南纳凉》:
携杖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莲池自在香。
而我那时却是:
赤膊短裤晒谷场,
星夜天空睡竹床。
柳桥船身都没有,
蚊虫伴我入梦香。

蒲扇

现在流行一种病—手机病。一机在手,万事不愁;机不在手,魂都没有。出门上班,清东清西,就怕没拿手机;落锁出门,摸这摸那,就怕手机没拿。现在的人,不怕掉钱、不怕掉烟、不怕掉钥匙、不怕掉驾照、不怕掉身份证……就怕掉手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也流行一种病—蒲扇病。那个年代经济不发达,我在宣传部工作时买台桃花源牌的电风扇还要县长批社控。那个年代科技不发达,我都没有见过空调机。消暑降温解凉还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办法—蒲扇。那个年代最流行的一句话:六月天气热,扇子借不得;六月天气闷,扇子不离身。
1974年、1975年我在慈利县广播站当编辑,夏天下乡必带三件宝:一辆边把龙头的烂自行车、一台老式录音机、一把蒲扇。那两年我骑着这辆烂自行车跑遍了全县6个区、41个公社、200多个大队。长峪卜抗旱:十里百担一亩苗;哑门关煤矿:不尽乌金滚滚来;柳林卜电站:澧水河上夜明珠……这些在全县有影响的录音广播稿就是靠这三件宝贝完成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石门县任县委书记,夏天下乡也带三件宝:一顶草帽、一把雨伞、一把蒲扇。摇着蒲扇算柑桔账:石门县园艺场一株桔树产柑桔300斤,市价0.5元,计一株桔树收入150元,相当于那个年代的一亩粮、一头猪。石门县现在年产柑桔800万担,与当年算账是分不开的。摇着蒲扇算茶叶账、算中部湖的账……蒲扇一摇与老百姓就亲近多了,什么账都算得明明白白。我在石门5年的夏天,蒲扇没有离过手,蒲扇真是好帮手。
当年,我们就总结过蒲扇的8大功能:一是扇风、二是驱蚊、三是赶狗、四是遮阳、五是垫坐、六是记事、七是撮痒、八是训子。破烂得实在没用了,还可以挂在菜园了里吓老鸦。
现在长沙的气温高达37、38度,你除了开空调、吹电扇外,不妨也买把蒲扇体验体验。我用的还是一把老扇子,市场上有没有蒲扇买我没有作调查。

竹床

国乱思良将,干旱思堰塘,天热思竹床。三伏天、盛夏热,使我这闲老人又想到了竹床。
竹床,是居家的基本生活用品。儿时,夏天,全家老小都离不开竹床。吃饭在竹床、纳凉在竹床、睡觉在竹床,我做作业也在竹床。我家的一张大竹床、一张小竹床,据说爷爷那个年代就用起。汗水浸泡,年岁已久,这两个竹床已是红透了,比现在的红木家具还红。竹床除了夏天用外,平常也有大用处。晒被子、晒尿片、晒萝卜干、晒红薯片……,小孩还可以打桌球。
竹床,是文化传播的温床。儿时,我家屋前也有一株大鸡公树,夏天纳凉时父亲烧一堆薰烟的火土,夜晚全屋场的人都背着竹床在这里集合。睡在竹床上、坐在竹床上,你一言我一语,夜话不断;南京的土地北京的城隍庙,故事不断;天上的星星地下的鬼神,传说不断……我听得最多的还是瞎子堂伯讲的经典名著。《三国演义》是正史、《水浒传》是野史、《红楼梦》是家史、《西游记》是妖史,《三国演义》写官、《水浒传》写盗、《红楼梦》写人、《西游记》写怪,《三国演义》酒要煮热了喝、《水浒传》酒要大碗喝、《红楼梦》酒要美女陪着喝、《西游记》酒要偷着喝……这一切我都是从瞎子堂伯那里听来的。
竹床,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记得1976年6、7、8月份我在长沙蔡锷路30号学习,那时防暑降温没有空调。降温一靠蒲扇扇,二靠外面走。那几个月夜晚散步,我走遍了五一路、八一路、中山路、黄兴路的大街小巷。这些大街小巷夜晚都摆满了竹床,人们在竹床上纳凉,男人赤膊短裤、女人乳罩短裤、小孩赤膊屌胯……好像到了伊甸园。不过,比夏威夷、巴塞罗那、里约热内卢的海滩文明得多。后来,我到了汉口的汉正街,武汉人室外纳凉比长沙人气派得多。
竹床,机关办公也用得着。1983年是平反冤假错案的高峰期,那年我正任慈利县委宣传部部长。当时宣传部的职能和现在不同,文、教、卫、体、广、理、通、统八个方面的工作都管。我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平反冤假错案。上访的人真多,开会有人等、走路有人随、吃饭有人陪……当年慈利县一共划了277个右派,我们把档案材料都找出来了,一堆堆、一码码、一卷卷,没有几张办公桌放得下,于是就买了几张竹床。这些档案材料,摆在竹床上看,就一目了然。经过阅卷、调查、听访,慈利县277个右派全部摘帽了。这些同志除了感谢组织外,也感谢这些竹床帮了大忙。
竹床,也许成了废品,也许成了古董,也许成了文物,但它的功能和功绩是不可忘却的。
回复 扫一扫,手机看帖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