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则视频在微信群广泛传播,内容如下:
常德石门县燕子山脚下的温家档,出了庄令人咂舌的"大事","怪事".,先看当地人做的段子,部分抄录(来于微信). 一 随着改革的开放,怪事出在温家垱,. 儿女双全出洋相,一家大小一起上, 先抬木头后抬娘. 二 现在政策大改革,老人死了不请客, 儿子一下就解决,省地钱腰里别,这种办法还要的. 三 没有听到锣鼓声,也没听到鞭子响. 子父上阵葬爹娘,头顶金灿红太阳, 白雪皑皑可作证.九旬老母真冤枉, 无奈小儿岩吧哥,可恨大儿唐儿郎. 老人过世,没有按照当地习俗请道师,从视频中所见,也没有邻居参与,孙在前,儿在后,亡人板上抬,后面有哭声,判断是亡人女儿.有人背板凳.坑先已经挖好,空棺材也已经下井,到坟场后,板凳放下,亡故人在上面稍停放,由儿子和孙子抬起放入棺中,儿子站在旁边,大声说着什么.... 我活几十年,今天看到了这样的事.不知道当地的村干部做何感想?是鼓励极简办事,又或者别人家事,无法干涉?造成这样的社会影响,谁之过? |
|
2楼#
发布于:2018-12-31 21:12
好象有人说得明明白折,儿子决定简葬,女儿出钱他不要,村里出钱他不要,原来是他在外几十年跟村里人没共过来往,接人帮忙都接不到
|
|
3楼#
发布于:2018-12-31 21:13
没有调查清楚之前,直接把祸水往村干部身上好象有不道德的嫌疑。
|
|
4楼#
发布于:2018-12-31 21:18
至于请道士开路度亡是不是封建迷信,在我个人看来,那不一定。别处我不知道,但是湘西北、鄂西南一带人死亡之后,丧家一般都会接道士开路度亡。其实也不光是湘西北、鄂西南一带,全国各地好象都有这个风俗习惯。道士开路度亡其实无关迷信也,纯粹是民间风俗习惯而已,现在不是很多送老的场合,有接唱京戏的,有打书的,这不都是一种表演吗,道士开路的阐演纯粹完全可以视之为一场民间性的宗教表演。
人们都知道开路度亡没什么实际意义,但在习惯势力的影响下,亲人死了不请道士开路,把亲人热热闹闹送上山,就没有更好的方式表达不忘亲人生前的情感和恩德,所以还是大大方方沿袭,才是生人不负死人意,既是生者对自己的精神安慰,也是对死者的追思,又免得受社会议论,在这个开路的过程中,道士的作用实际上是教人行孝。 |
|
5楼#
发布于:2019-01-01 10:31
兄弟俩没商量到一起,那个不出钱,这个就说一个人背出去。家里条件差。
|
|
6楼#
发布于:2019-01-01 10:38
|
|
7楼#
发布于:2019-01-01 10:44
|
|
8楼#
发布于:2019-01-01 11:37
|
|
9楼#
发布于:2019-01-01 14:09
|
|
10楼#
发布于:2019-01-01 14:10
|
|
11楼#
发布于:2019-01-01 14:11
|
|
12楼#
发布于:2019-01-01 14:14
pzg2008:是这个道理,不过给家人确实增加了不小的经济负担,有些道士想着法的要钱,那脸皮不是一般的厚!回到原帖那你就想左了,有多少负担,据我的了解,就开四天大路,也不过就是七八千元钱,道士一天也就是两百元的工钱,至于道士想着法要钱,其实你是没了解内情的, 网络上经常有人发视频说石门道士只知道要钱,并附上证据,就是送老时道士开路的散花一朝,道士围着孝子孝孙化利是,不给齐不让孝子孝孙起来,表面上看,道士确实有要钱不要脸的感觉。 但真的是道士要钱不要脸吗?那也未必,我为此曾专门向几位清微教坛门道士了解过,这几位坛门道士却说:肯定不是如此,散花这一朝法事一般都是孝家事先和道士安排好了,孝家就是为了热闹,并不是道士只要钱。 这几位坛门道士也承认,如果不了解内情的人确实可能有认为道士只要钱的感觉,所以如果孝家不主动安排,道士不会主动安排。 也有道士对散花非常反感,认为把道士的名声搞坏了,他说也有很多孝家不喜欢这种感觉,所以一般都是直接包个红包就了事,平心而论,道士磕头作辑,教人行孝,给个红包也是应该的,所以道士化利是自古以来就有流传。 记得二十多年前,我的叔祖母去世,道士开路度亡,绕棺过奈何桥,道士假扮牛头马面立于奈何桥头(实际上就是一条长方形木凳子)向孝子化利是,笔者到现在还记得孝子给了利是之后,不过金额可能不大,假扮牛头马面的道士在那里出口成章:“还来一个麻五儿地”(1994年,农村5元钱还很可以买点东西),后来孝子给钱后,道士又叫:“那么多的侄儿子呢,怎么一个都没看到”。 几个侄儿子穷得叮当响,哪有钱给道士,都躲在一边不出头,道士喊了一会不见有人,也就作罢,也并不是说不见钱不收兵。 我今天特别介绍一下,以正视听,散花并非道士只要钱不要脸,纯粹就是好玩而已。 |
|
13楼#
发布于:2019-01-01 14:22
pzg2008:是这个道理,不过给家人确实增加了不小的经济负担,有些道士想着法的要钱,那脸皮不是一般的厚!回到原帖最近一年多以来,我对这个道士文化进行了深入了解,可以说,很多事外人根本就不懂,这道士开路度亡,信者不必多说,不信者也可以当一场表演来看待,话说这道士的阐演也是要点水平的,据很多老人回忆,以前有名的“三个半吾”之一的所街文化人覃宇吾,法衣一穿,朝笏一拿,罡步一走,端的就是一付神仙模样!用现在的话说,也就是著名的道教表演艺术家了吧! 然后道士要写得一笔好字,要背得这样那样的道教科书,里面全部是繁体字,还要样样乐器都要精通, 话说道士这碗饭真的不好吃,背个封建迷信的名声先不说,其实说穿了就是一种表演,道士毕恭毕敬跪在地上,象这几天下雪,还要打个赤脚在地上走,那赚的几个钱也是辛苦钱。 |
|
14楼#
发布于:2019-01-01 14:26
pzg2008:是这个道理,不过给家人确实增加了不小的经济负担,有些道士想着法的要钱,那脸皮不是一般的厚!回到原帖 经常有人说,道士在开路度亡时谁知道他们哼的是些什么东西,反正别人也听不懂,果真如此吗,不一定,请看道士在绕棺之前唱的一段古诗。 却说冬月初十日,天气转暖,老迈年高的黑白无常出来走走,在泥沙河对河两岸,一拿就是三人,其中86岁的覃老倌是寿终正寝,孝子迎请道士王至靖开路度亡,赶班有王致静、鄢合真等。 绕棺解冤结一朝开始,俺站在一旁看热闹,听那道士呜呜咽咽,分明在背什么古诗,于是录了一小段视频,有道士朋友介绍说这哼的是《蓼莪诗》,于是回来百度,才得知蓼莪(音lù é)诗是《诗经》中的一首先秦古诗,全文如下: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此诗六章,似是悼念父母的祭歌,译文: 那青翠茂盛的禾草,是叫做抱娘的莪蒿吧?不是莪蒿呀,是不中用的青蒿。 我的娘亲啊!当初生我,您受尽煎熬,鬼门关前走过一遭。 那青翠茂盛的禾草,是叫做抱娘的莪蒿吧?不是莪蒿呀,是不结子的牡蒿。 我的爹爹啊!我的娘亲啊!为了养我,你们日夜操劳,疾病纠缠身心憔。 小瓶无酒空荡荡,酒坛由此愧难当。唉!我独自一个,孤苦伶仃心彷徨:不如早日见阎王。 老天啦!没了爹爹,我靠谁?没了娘亲,我傍谁?出门心里含忧伤,进门难觅爹和娘。 爹爹啊娘亲啊!一想你们起悲伤。喂我养我、拥我抱我、宠我爱我…爹娘恩情比天高比海深,到如今,我思图报却无方?! 南山高耸,烈风阵阵,老天呀!别人都有父母养,为何独我双亲亡? 南山高耸,烈风阵阵,爹娘呀!别人都有好时光,为何独我泪汪汪? ——老实说,这首古诗,很多字我认都不认识,更不用说背下来!不百度,连“蓼莪”这两个字怎么读我不知道。 |
|
15楼#
发布于:2019-01-01 15:19
武德将军:那你就想左了,有多少负担,据我的了解,就开四天大路,也不过就是七八千元钱,道士一天也就是两百元的工钱,至于道士想着法要钱,其实你是没了解内情的,你那道士一天二百?好象你很了解。开个路,这是最简单的,你还弄四天,有开四天路的?道士进门一个工,一个工大概150左右,日夜算2个工。也就一天工钱约300/人,开路一般六七个道士,道士加吹手,一般二日二夜,扎花匠2人,抬棺八人,乡亲不要钱,至少烟一条,毛巾胶鞋是标配。陪着打钹请老乡二三人,上香一人,接鞭炮一人,掌厨二人,煮饭一人,都管一人,收桌洗碗端菜几人,这基本就是农村丧事人员配备。 不晓得你哪里当官,你石门燕子山脚都是这习俗标准。还忘记了,请阴阳师还要几百。 |
|
16楼#
发布于:2019-01-01 15:28
|
|
17楼#
发布于:2019-01-01 16:18
ct8008:你那道士一天二百?好象你很了解。开个路,这是最简单的,你还弄四天,有开四天路的?道士进门一个工,一个工大概150左右,日夜算2个工。也就一天工钱约300/人,开路一般六七个道士,道士加吹手,一般二日二夜,扎花匠2人,抬棺八人,乡亲不要钱,至...回到原帖我不是燕子山的人,据我的了解,这个事是新铺双堰堤的事,你提到农村丧事人员配备,这个事我觉得没有多少好讨论的价值,道士开路的价格,我是向多个孝子了解过后得出的结论。 很多人说现在死一个人要大操大办,这个事其实与殡葬改革没有任何关系,红楼梦里,宁国府少奶奶秦可卿死了,公公贾珍尽其所有的发送,这是六月里穿棉衣,讲的一个有字,家里条件差点的,当天死当天埋,这种情况也多,怎么办后事,这是丧家自愿,除非法律做出强制性规定,否则怎么引导都没用,这就和现在一些人不堪整酒成风,天天嚷嚷政府没管一样,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你让政府怎么管,公职人员还可以控制,普通群众你怎么控制,如果普通群众整酒,他们任公职人员的亲友不去,以后只怕人家看到了你招呼都不打,但如果公职人员只吃酒,又不能整酒,几个公职人员又有多少闲钱! |
|
18楼#
发布于:2019-01-01 16:21
|
|
19楼#
发布于:2019-01-01 16:25
ct8008:你那道士一天二百?好象你很了解。开个路,这是最简单的,你还弄四天,有开四天路的?道士进门一个工,一个工大概150左右,日夜算2个工。也就一天工钱约300/人,开路一般六七个道士,道士加吹手,一般二日二夜,扎花匠2人,抬棺八人,乡亲不要钱,至...回到原帖道士开路,我相信我比你了解,最近一年多以来我深钻了一年,我不怕人家说我宣传什么封建迷信,我纯粹就是当乡土文化了解的,而且我还完成了《壶瓶山道士的传说》连载。其实在我看来,道士的有些法术其实利用的是一种科学原理,只不过一般人没有深想,没有专门去论证,就比如程正一在泥沙河开河路觅尸一事,那明显的就是利用磨心原理,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种推测,至于是不是确实是如此,还有待试验。但是道士有些法术纯粹就是传统中医里面的祝由科,这可是事实存在的东西,我不是学中医的,我无法解释 |
|
20楼#
发布于:2019-01-01 16:32
ct8008:你那道士一天二百?好象你很了解。开个路,这是最简单的,你还弄四天,有开四天路的?道士进门一个工,一个工大概150左右,日夜算2个工。也就一天工钱约300/人,开路一般六七个道士,道士加吹手,一般二日二夜,扎花匠2人,抬棺八人,乡亲不要钱,至...回到原帖下面是我依据清微教(道教里面的清微派,石门境内,在所街、太平、壶瓶山、东山峰、南镇活动的道士多是清微派,雁池磨市维新子良下方的多是灵宝派,他们行内自称清微教、灵宝教,而且门户森严,清微教道士不跟灵宝教道士开路混班,也就是说清微教主科不请灵宝教道士赶班,灵宝教主科不接清微教道士赶班)的理论介绍的: 掌坛道士进了丧家,就有了一个专业的称呼,即主科,其它道士称为赶坛或赶班,主科道士都会安排做开路的准备,如布置灵堂,在堂上张挂大小神明的锦幛,根据丧家提供的情况写朝单、扎灵位、给天地水阳四府高真十殿阎王写公文,以备在开路时烧给青华长乐世界东极妙岩宫太乙救苦天尊各门下和地府阎王。一应就绪,便开始打鼓响锣,开路正式开始了。 开路就是将人间官场衙门形式套到阴间,依照程序,在阐演时以公文形式告诉各路神仙和地府阎王,某某阳寿已尽,现已前往地府,然后把某某的魂魄引送到阴间各司,祈求对灵魂赦罪解脱,可以转世投胎了。 开路的规模根据主家经济状况和停灵天数决定,人从死亡之日至择吉入土安葬,(这个安葬的日期一般由阴阳先生决定,有的道士也可以决定),期间有长有短,少的一、二天,多的六、七天,灵柩在家停几天就做几天,也有做“七七四十九天”的(这么长时间一般是做斋,不是开路)。开路的仪式繁复热闹,乐器响亮,很能冲淡丧亲之家哀婉悲凄的气氛。 开路有几个档次,第一种最简单,叫钵鱼路,就是比如某小孩子夭折,大人就接个道士扎个灵堂,一边敲钵鱼,一边念经超度,这实际上是敲的一个于心不忍。 第二种就是比较简单的五方路,一般都是日子不就、停灵时间不长或者经济条件不允许,所以简单的请道士响响家伙意思意思而已,只有八九朝法事。 第三种就是常见的饶棺路,又称十王路(这个十王就是十殿阎王),饶棺路算是中等规格,有十五六朝法事,停灵两到三天就可以完成,一般人家的经济状况都能承受,所以最为常见。 第四种开路最为隆重,就是开大路,开大路一般要停灵四天以上才能完成,大路的朝数极多,有二十多朝法事,而且有的一朝法事时间极长,如上表,一朝法事就要持续三个小时左右,一场大路下来,孝子磕头都磕得晕头转向(仅一场讼经拜忏就要磕72个头)。 最后一种就是做斋,做斋有小祥、大祥和禫服三种,做斋和开路不同点在于,开路是人死之后就开路,意思是给亡人引路到地府报到销罪,而做斋则是亡人在死之后没有开路,灵魂沦落地狱,然后通过做斋的法事引度亡人出地狱转世投胎,一般至少是死亡一周之后才会做斋,有的过了大半年才会做斋。——算是一种科普吧,这与什么封建迷信已经无关了,大家姑妄听之。 |
|
21楼#
发布于:2019-01-01 16:42
|
|
22楼#
发布于:2019-01-01 17:10
|
|
23楼#
发布于:2019-01-02 07:26
我觉得这个话题很有意思,让我略知道士这一领域的一些知识,欢迎二位继续辩论下去,既然有激情的开始,就不能这么草率收场!
|
|
24楼#
发布于:2019-01-02 07:35
|
|
26楼#
发布于:2019-01-02 09:26
其实我感觉这只是一个仪式,表达生者对亡者的哀思情感!也是一种传统习俗。如今大家都接受过一定水平的教育,一般也不会因为一次道士开路的仪式就成了道教信徒。看媒体中西方人(牧师教堂)和日本人(神道教神社)丧礼仪式比较规范,而我们这边见过的感觉要“粗糙”一些,要是仪式内容和收费能够规范一些,更显庄重肃穆就好了!
|
|
29楼#
发布于:2019-01-02 10:31
每个村都有那么一帮人弄了套行头专门从事黑白之事,来新人、老人走了都要按照他们的套路办。但有的人说不,这让他们情何以堪啊!
有些人出去打拼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就跟村里断了联系,真有事的时候也不好喊老张了、、、、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