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澧新安中学 王治炎 在湖南临澧县新安镇白岩寺东山坡上,长眠近千名抗日将士。据村里老一辈人讲,墓地在寨山南麓,占地约三千多平方米。上世纪五十年代,周边村民在山坡北还发现三个军官的墓。墓前有石碑。现墓地已荒芜,与山坡融为一体,让过往的知情老人感慨不已。微风拂过,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诉说七十多年前这里发生的一切。据说不治士兵有的一人一口薄棺,有的是二人合葬。抗日将士们的生命像划过天空的流星,短暂而绚丽。因为山坡安葬有近千名士兵的忠骨,所以后来俗称“万人冢”。我是白岩寺村人,儿时常听祖父辈提到这个“万人冢”。 2014年,我编辑澧水流域王氏景芳公后裔家谱,调查家族历史时,对白岩寺设立过野战医院及寺东坡安葬近千国军殉国将士的事情有了一些了解。八年抗战,无数中华儿女告别父母,慷慨激昂,血溅沙场,用生命实现对民族、对国家的承诺。这些将士至今仍然默默无闻地长眠荒坡一隅,无人问津,这不禁让人唏嘘。做为生长在烈士墓地的我,希望抗日英烈被世代铭记缅怀,记住这一段悲壮的历史,告慰英雄的在天之灵。于是我陆续找了村里年龄在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了解情况。 苏化庆老人出生于1932年正月,今年86岁。他回忆说,讲到“万人冢”,要从白岩寺设立野战医院说起。这个野战医院在白岩寺村有3-4年时间,他那时不到10岁,据他的所见及听长辈们的讲述,轻伤员住在白岩寺村3、4组,大多住在谭祖耀、谭祖新、谭祖汉、杨大娘等财主家中。随着伤兵的增加,一些穷苦人家的堂屋里也住有伤兵。濒临死亡的重伤员就送到白岩寺里,护理人员每餐喂服他们一碗稀粥,有的无力张口,无助地静等死神的降临。死后用薄棺掩埋,有时死者一多,就请寺庙附近袁家湾的百姓掩埋,死者少时,由野战医院即将病愈的士兵掩埋。士兵在埋人时,还说一些安慰死者话语:“去世的兄弟,我们都是袍泽啊,你们在这里长眠,什么都不要想,好好安息啊。”另一个接话说:“你我将来也会前赴后继地为国捐躯”。“我们抗战艰难,是因为国力和军力与日本相差太远了,我们为民族独立而战,为国家而战,为正义而战。只要团结起来,坚持下去,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我们一定把这些鬼子赶出去,给牺牲的兄弟们报仇”。在山坡放牛扯猪草的乡亲们听了都肃然起敬。 这其中发生一起克扣死者棺材钱的事件:本来去世一人,用一缎白布装殓,再装进一口薄棺,可当时负责的万姓院长心生贪念,克扣安葬费。白岩寺村内的一些开明士绅得知此事,愤愤不平,都认为这院长太无耻了,将会遭到天打雷劈。于是纷纷来到驻扎在石门新铺岩门口程家大屋的师部反映情况,程师长表示调查后一定严惩不贷。即派人通知万某人到师部汇报,此人一拖再拖,寻思逃跑。有一天,程师长准备亲自来到白岩寺,哪知姓万买得知师长要来,迅速从合口镇富强渡口乘船逃离。程师长到后,见姓万的逃离,暴跳如雷,说国军怎么出这样的败类!接着处理了相关人员,并安排一姓张的人负责管理。后据附近百姓反映,张院长为人忠厚,心地善良,医院管理有方,殉国将士都厚葬了。 苏宏福老人生于1932年3月,今年86岁。据他回忆,他父亲因躲壮丁,从白岩寺麦粒湾躲到合口镇大丰村姨夫家。他在7、8岁时经常到大丰村玩。在1940年前后,他发现白岩、大丰两地均有野战医院,每个野战医院都驻扎有好几百人。有时在路上还能遇到不少在外行走的轻伤员。谁家有饭菜叫他们吃,他们毫不客气,百姓的可口饭菜也成胃美味佳肴,吃完说声谢谢就走人。有人问这些伤兵是哪里人,他们大多说是四川人,也有少数说是江浙人。有时遇到流浪狗,就用棍棒打死了,讨百姓的锅、油盐等佐料,在田边用石头搭起放锅煮来吃。有时把百姓扔掉的牛马骨头及内脏也用锅煮了吃。偶尔拿百姓的瓜果蔬菜,百姓们就佯装用手扯他们胸牌,说找部队领导讨说法,最后摇一摇头,一笑了之。 何书室老人出生于1936年8月,今年82岁。他说自己有个弟弟叫何书清,出生于1940年2月14日。即将满月的一天,母亲把睡了的弟弟放在摇篮里,到谭祖清家整修纺纱工具去了。婴儿醒后哭闹不止,鼻涕眼泪一满脸。邻居的一只狗用舌头舔弟弟面部的鼻涕,结果咬伤了婴儿一只耳朵。哀嚎声惊动过路的邻居谭永瑶,他高声叫喊,母亲闻声赶回家,面对这飞来横祸不知如何是好。有人出主意找野战医院的医生求救,医生二话没说,马上缝针用药,时间不长,弟弟的伤口就愈合了。他还说,当时很多村民都找过野战医院的医生看病,医生们态度和蔼、慷慨施救,百姓们感激涕零,啧啧称赞。 关于合口镇大丰村(现为砚水堰村)的野战医院最初是从刻木山乡俄井村的肖典平(出生于1951年,今年67岁)那了解的。2017年冬的一个周末,我在了解白岩寺的相关传说时提到了野战医院,在村里做客的肖典平恰巧在场,他说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现合口镇大丰村立有一抗战烈士纪念碑。有天途径大丰村时,见沟渠旁立有高约一米多的石碑,记得是国民党军政部立的。他仔细打量,辨认碑中文字,这时一放牛老汉过来问他,怎么对此碑有兴趣?他说从碑中的内容看,这里牺牲有许多国军抗战将士,他们是民族的英烈,值得我们后辈人铭记。老人打开了话匣,说此碑原立在沟渠的南边,那地方叫大坟塔,当地人很多祖辈就埋在此。1938年老人有十多岁了,有一天来了很多国民党军官,在此立碑祭奠英烈,活动了一整天。他听老一辈人讲,此地埋有国军将士二三百人。立此碑时,还给一个将官立有2米高的大碑。后国军将士墓和当地人的祖坟都被毁,改为农田。此碑曾被当基石砌在大丰十队保管室墙角。80年代改革开放,保管室被拆。老人和三个儿子把此碑立在这沟渠边。肖典平听到,对老人说:“您老做了一件大好事,将来有关部门了解这段历史,您是大功臣。”老人腼腆地笑了。 我听后,立即邀请肖典平去合口大丰。我两来到几个沟渠边查看,无碑的踪迹。随后在一农户家向老人打听碑的情况,老人说自己虽住在本地,也听老一辈人讲过此地解放前驻过国民党部队和设立过野战医院,至于此碑的情况他不清楚。但愿意带我们到一些沟渠边寻找,那陪同的老人说自己先问一下几个年纪大的人,等我们再来时,一定给我们信息。他说叫王忠清,今年73岁,就住在公路旁,儿子卖肉,随时都可以找到他。 今年3月底的一个周末,我约肖典平再到大丰寻找。首先找到王忠清老人,一见到他,他说那块碑在大丰10组的一个土地庙旁立着。我们一听,高兴万分。接着买了香烛纸钱鞭炮,来到这个土地庙,见到了这块碑。只见这块碑中间刻有“碧血丹忱英灵不朽”八个大字。右边是“抗日殉国烈士纪念碑”,左边一行是“军政部第三十四后方医院敬立”,另一行是“中华民国二十七年秋”。我看后拍了照,再上香烧纸,虔诚地祭奠70多年前的抗战先烈们。站在土地庙前,我的内心无比伤感,花样的年华,转瞬消失,死在异乡,葬在荒野,长眠此地数十年,只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先烈们用生命换来河山无恙,金瓯无缺。我们这些后辈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他们做些该做的事情。 今年6月2日,我邀请了石门政协文史办的专家唐明哲,新安老作家杨云庭先生,刻木山乡的肖典平,再次来到合口大丰。肖典平找到他的老同事董先早,找来了村里几个对烈士纪念碑了解情况的老人,他们是徐术赞(89岁)、于坤齐(85岁)、董承泉(78岁)、董承友(74岁)、徐术银(74岁)。据他们介绍:合口大丰解放前有两个大财主,一个叫于芷生,一个叫徐子河。地方野战医院伤病员主要住在徐子河家,伤病员死后埋在原大丰4组的大坟塔(不足100人)、大丰2组的岗岭坟(约100多人)、大丰6组的清水堰边(约100余人)这3处,抗日烈士纪念碑原先立在原大丰4组的大坟塔。于芷生家驻扎的是野战补充团,据说野战补充团从1939年驻扎到1943年的鄂西会战时,野战医院在1941年左右搬迁。后又到新安白岩寺进行调查走访,了解了一些野战医院的情况。但对于这些在野战医院的伤员是哪场战役和哪些部队的始终没有眉目。 我曾在网上查找,在书店、旧书摊购买相关抗战书籍,都没有关于抗战期间军政部后方医院、野战医院的记载。我又到市里县里去查寻相关资料。 2015年10月份的一个周末,我到市里经过洞庭大道时,发现市商务局旁挂有“常德会战研究会”的牌子。下车一看,周末无人上班。 2016年6月18日是初中生会考的日子,我乘车来到商务局,找到了研究会的会长钟云鹏,他热情的接待了我。我把新安合口两地野战医院的情况向他做了汇报。会长认为这些情况很重要。他说,常德会战研究会研究的是1943年前后的一些情况。会长希望我进一步调查了解此事,他再查找相关资料,并找有关专家研究一下。 今年国庆节休假,我再次找到钟会长,他说这些伤员可能是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部队伤员。从武汉走水路经津市到合口大约300多公里。从大丰立碑的时间(1938年秋)来看,可能是从武汉会战撤出的一些重伤员。1938年秋,军政部为鼓舞士气,隆重祭奠这些为国捐躯的将士。随伤员的增多,再到白岩寺又设立了一处野战医院。这些都是一些分析推测。 现将调查情况发表,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提供有关资料,并向有关机关上报,纪念这些牺牲的抗战将士,让中国军人英勇抗敌的抗战精神载入史册。 建议在安葬抗战将士的山坡建抗日英雄纪念碑和烈士陵园,让抗战英烈忠魂有寄,得到安息。抗战英烈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继往开来,不忘初心。在新时代弘扬传承爱国精神,为实现中国梦的奉献青春、智慧、力量。 2018年11月18日 |
|
1楼#
发布于:2018-11-23 16:03
帖内置顶 – 临澧县县长热线 – 2018-11-26 08:45
尊敬的网友:
您好! 写稿人新安中学王治炎老师已亲自来过新安镇政府,并给相关领导递交了此资料,我镇主要领导听说此事后非常重视,当即安排民政办和白岩寺村要早点着手进行调查和求证,按照王治炎老师提供的素材进行实地现场勘察,积极与当地年长老人或知晓此事的村民进行详细了解。待求证结果出来后,会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并进一步安排和跟进后续工作。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注! 临澧县新安镇人民政府 2018年11月23日 |
|
2楼#
发布于:2018-11-19 09:48
帖内置顶 – 临澧县县长热线 – 2018-11-23 08:04
尊敬的网友:
您好!您的问题已收悉,具体情况待调查清楚后予以回复。 |
|
5楼#
发布于:2018-11-18 21:08
做为生长在烈士墓地的我,改为:做为生长在白岩寺村的我
|
|
8楼#
发布于:2018-11-18 22:53
抗战英烈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继往开来,不忘初心。
|
|
12楼#
发布于:2018-11-19 09:48
尊敬的网友:
您好!您的问题已收悉,具体情况待调查清楚后予以回复。 |
|
20楼#
发布于:2018-11-19 22:52
我只记得小时候听长辈讲,有一个连的国军战死在原新安地塑厂那个长坡旁的深沟里面面。那个长坡被矮了多次。
|
|
24楼#
发布于:2018-11-22 20:08
民国二十七年,是1938年,不是常德会战,应该是当时的后方医院。
|
|
25楼#
发布于:2018-11-23 16:03
尊敬的网友:
您好! 写稿人新安中学王治炎老师已亲自来过新安镇政府,并给相关领导递交了此资料,我镇主要领导听说此事后非常重视,当即安排民政办和白岩寺村要早点着手进行调查和求证,按照王治炎老师提供的素材进行实地现场勘察,积极与当地年长老人或知晓此事的村民进行详细了解。待求证结果出来后,会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并进一步安排和跟进后续工作。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注! 临澧县新安镇人民政府 2018年11月23日 |
|
26楼#
发布于:2019-03-07 19:27
1943年临澧11月5日,驻守新安薛家塔碉堡的82师某排,抵抗日军一个连,全体将士阵亡。应该是这批人
|
|
27楼#
发布于:2019-03-07 19:30
新安合口有几场大战,1943年12月20日,新安、合口,2000余名日寇残兵被歼
|
|
28楼#
发布于:2019-03-07 19:31
12月13日,国军空军沿澧水两岸追击日寇,在合口附近低空扫射渡河日军,毙敌500余人
|
|
29楼#
发布于:2019-03-07 21:09
1943年临澧大型抗日
11月5日,驻守新安薛家塔碉堡的82师某排,抵抗日军一个连,全体将士阵亡。 11月14日,民军100军特别队,在泰山乡熊家峪、九根重简易公路埋设地雷,阻滞入侵日军进军常德,炸毁日军两辆辎重车。同日,我军乘胜追击临澧以东残敌 11月15日晚,74军57师余程万将军所部李连长率抗日将士在新安街尾打响“新安会战”,与来犯日寇展开激战,鏖战通宵。击毙日军13人,另有3人被当地居民活捉后打死。 12月10日,民央军某部在保文乡回龙庵、潘家铺一线截击从桃源撤退的入侵日军,激战3小时,日军溃败。 12月13日,空军沿澧水两岸追击日寇,在合口附近低空扫射渡河日军,毙敌500余人,马近600匹;在仙女庙毙敌数百名,马300匹。同日晨,临澧西部地区日寇被击溃。 12月16日,牛头山、杉板桥、夹山寺、鸡山、万家嘴、赵家巷进犯日军1000余人被围,至19日,大部被歼灭。 11月19日,县警察局保警大队在县西马鬃岭乡与300余日本骑兵遭遇,激战1小时。11月30日,民军分西、北两路进击日寇,攻抵县城,激战一天,日寇向东撤退, 12月1日,县城收复。2日,继续进击新安、合口一线日军。 12月10日,民军某部在保文乡回龙庵、潘家铺一线截击从桃源撤退的入侵日军,激战3小时,日军溃败。 12月13日,空军沿澧水两岸追击日寇,在合口附近低空扫射渡河日军,毙敌500余人,马近600匹;在仙女庙毙敌数百名,马300匹。同日晨,临澧西部地区日寇被击溃。 12月16日,牛头山、杉板桥、夹山寺、鸡山、万家嘴、赵家巷进犯日军1000余人被围,至19日,大部被歼灭。 12月20日,新安、合口光复,2000余名日寇残兵被歼。 12月22日,澧水南北两岸日寇残敌全部被肃清,临澧全境光复。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