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傅启芳老先生“常德掌故”中的八十三岁老人记忆中的河街一文,也引发我这个78岁老人,我也要说说河街!
我与河街的渊源 解放前,我曾经在山陕小学读书。山陕位于下南门附近的步步高商业大夏西旁第一个巷子里面,我们的操坪就抵在大河街的城墙;因为家里离校远,中午一般不回家,就经常翻过城墙到河街玩耍。1950年我又在豫章完小(后改为大河街完小)读五年级。 我的岳父就在河街三官殿西侧开瓷器店,还有一个作坊,请了两个工人在瓷器上画画并烧炉子上釉。很巧,我的连襟家也在河街下南门东几十米的地方,开一家铁麻店(就是卖铁锅,铁炉)。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起,我在供销系统工作三十余年,河街是我们供销系统经营的阵地,几个仓库几个批发部都在河街。就连日杂公司本部都曾经设在河街。 我所知道的河街 河街的繁荣,商贾营集,一些中小商店是一个支撑!那些大盐号,油行,花行(经营棉花)的大老板,他们都是主营批发业务,都居住在关门闭户的窨子屋里!河街的五颜六色,琳琅满目,人声嘈杂,还是靠那些经营市民日常需要的锅盘碗盏的大小商店!陶器,瓷器,铁器由于方便起卸大部分都是在河街。 瓷器店除了我讲的我岳父的不大的店子外,我还记得有一家很大的鼎城瓷器店。这家店的经理龙沛禄就曾经和我在一个单位工作。WG时期,清理阶级队伍就要弄清他的这段历史。他就交代过这个大瓷器店开张和经营情况,他们有十来个股东,其中,他为了找后台就给了当时常德军统站站长陈拔萃的干股。为了弄清这个情况,特别是看龙是不是参加过军统,我还到公安局查过陈拔萃的档案!(陈拔萃在镇反中被枪毙) 河街的码头,从下南门往东第一家就是客运码头。我所知道的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就是湘航的客运码头。那时,因为工作和学习的需要,我每年都要在那里坐轮船去长沙!再往东,就是几个货运码头。 姜码头不是生姜的起卸码头!可想而知,常德不是主产生姜(主产在湘西)也没有加工生姜的工厂作坊,就是本地市民消费,一个人就算消费十斤(那也不可能)十万人的常德一年也就消费100吨,当时也就只装两条船!生姜当时也就是自产自销,就是几个经销生姜的批发商,几吨货也就车子解决! 据说,姜码头是一个姓姜的陶器批发商修建在青年路码头西侧,他们经销铜官陶器全靠水运必须要有专用码头!(因为陶器易破坏)后来,我们日杂公司也就在那里设立一个仓库! |
|
1楼#
发布于:2018-11-01 19:52
|
|
2楼#
发布于:2018-11-01 19:48
|
|
4楼#
发布于:2018-10-31 08:58
|
|
5楼#
发布于:2018-10-31 08:56
|
|
6楼#
发布于:2018-10-31 08:55
|
|
8楼#
发布于:2018-10-31 08:52
|
|
9楼#
发布于:2018-10-30 16:36
|
|
10楼#
发布于:2018-10-30 16:32
|
|
12楼#
发布于:2018-10-30 16:32
|
|
13楼#
发布于:2018-10-30 11:46
|
|
14楼#
发布于:2018-10-30 11:35
|
|
15楼#
发布于:2018-10-30 09:48
|
|
16楼#
发布于:2018-10-30 09:31
记忆中到那里大人买过刚鳅给我吃,又粗又大;现在没得了
|
|
18楼#
发布于:2018-10-29 23:10
|
|
21楼#
发布于:2018-10-29 19:05
|
|
22楼#
发布于:2018-10-29 18:54
|
|
23楼#
发布于:2018-10-29 18:54
|
|
24楼#
发布于:2018-10-29 18:51
|
|
25楼#
发布于:2018-10-29 18:50
|
|
26楼#
发布于:2018-10-29 18:50
|
|
28楼#
发布于:2018-10-29 18:45
|
|
29楼#
发布于:2018-10-29 18:22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