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区武陵大道华天酒店大门前,是个很不起眼的十字街。它东面的街叫四眼井街,西面的巷叫新村巷。这条新村巷既沉淀有“光荣新村”的故事,还流传有三国时期关羽和张飞的典故。 新村巷最初的名字叫三雅洞。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村巷的巷口有家叫“三雅园”的饮食店,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的时候,市一中的红卫兵在它店门上贴了一张大字报,上书:“三雅园,你有哪三雅?” 其实这条巷子古代确实有“三雅”。据清嘉庆《常德府志》记载:“三雅洞在府西。《武陵记》:昔有人凿池得三铜器,其下有铭曰:‘伯雅、仲雅、季雅’。盖汉末刘表制三雅酒器:伯雅容七升,仲雅容六升,季雅容五升,名其洞曰‘三雅’。” 三国时期,酒特别珍贵,刘表割据荆州时,贪杯的刘琦竟把荆州丢了。刘琦死后,常德成了蜀汉刘备的地盘。哪知道,刘备手下的张飞也是个贪杯的将军, 常德的关庙在清同治《武陵县志》有记载,小西门内的新村巷曾经有座小小的关帝庙,此巷故名“小关庙”。 抗战时期,小关庙被日寇的飞机炸毁。1943年常德会战时,小西门成了最后一个被日军攻破的据点。固守在这里的军人,用鲜血证明了他们才是“威显护国保民”的关圣大帝。 新中国成立后,小关庙巷南边的肖家大窨子屋建起了怡农染织厂。到了1966年,怡农染织厂与建民织布厂合并,成为市城区很有名气的地方国营企业。 小关庙巷最起彩的蜕变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市政府在巷内建起一座“光荣新村”。它是安置老红军和军烈属的大院,新村大院用竹篱笆围起来,几个进进出出的口子用竹木扎成牌坊,牌坊上面挂有“光荣新村”牌匾。 昔日的“光荣新村”,家家挂有“光荣军属”或“光荣烈属”的红底金字牌牌。每逢春节,新村的户户都贴春联、放鞭炮,孩子们会前来给住这里的老红军拜年。老红军们会在门口摆张小桌子、小凳子,放上饼干、花生、糖果等小食品招待过往的街坊。这些老红军大多娶了北方的姑娘,她们擅长用面粉捏成一个个小人物、小动物和吉祥物,涂上颜色后蒸熟烘干和小食品摆放在一起。当孩子们前来拜年时,都能得到一个小小的赠品。住在“光荣新村”和葫芦口的居民们一同分享了老红军的快乐,也感受到无上的荣光。 一条旧街巷,能体现城市中某个片区独有的文化特色。新村巷承载了“光荣新村”的独特记忆和文化。 昔日的“光荣新村”虽已远去,但老红军们的身影永远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时光荏苒,“光荣新村”早已今非昔比,只是它独特的街坊文化挥之不去,人们不会忘记它。 注:本文撰写时,采访了居住在光荣新一带的同班同学盛和炎,吴帮理,刘建中,杨丕智等。 |
|
最新喜欢:![]() |
6楼#
发布于:2018-04-13 16:04
你给我们上了一堂历史课,让我们知道了这个来源于现实的故事。
![]() |
|
7楼#
发布于:2018-04-13 18:17
|
|
10楼#
发布于:2018-04-13 20:03
|
|
12楼#
发布于:2018-04-13 20:05
|
|
13楼#
发布于:2018-04-13 20:06
|
|
14楼#
发布于:2018-04-13 20:08
|
|
16楼#
发布于:2018-04-14 22: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