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卖菜她收钱,其实这活小时候我也干过。可在这个年代,这个小女孩值得我学习。
从“只生一个好”的政策横空出世,开改四十多年高速发展的今天,小伢儿享不尽荣华,是断不肯干这种让人看不起的活的。加上早上六点多钟(家里估计五点左右就出来了),除乡下年纪大的外,城里的大人除跳舞锻炼的外,都很少人起床,见到这种场景是极为稀罕的了。 《南史》里面记载了一个故事,南宋文帝刘义隆送弟弟刘义季赴湘潭上任,先一天就通知让儿子们别吃早饭,早点来吃饯行酒。儿子们没谁怀疑父亲的话,也没谁敢抗旨。当第二天真的一早赶过来吃饯行酒,坏了,从早上等到太阳下山的时候还没等来这个刘义季叔叔,这些公子哥们已经饿得头晕脚软都扛不住了。在场有人提出质疑,文帝说:”我就是故意叫他们来饿饿的,否则他们不知饿肚子的重要性,没饿过肚子,怎么知道民间疾苦?” 《三国志》注解者裴松之的孙子裴子野,给予这次饿肚子式的忆苦思甜教育很高评价。说“侈生于有余,俭生于不足”,这场忆苦思甜对于这些在蜜罐里长大的公子哥们,很有必要,简直好极了。 想想现在家家都是一个、二个,就差没有把星摘给他们,从来也不让他们冷到和热到,不让他们受丁点委屈和打击,基本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所以稍微有点不如意这帮人不是跳楼就跳水,就是现在大多数孩子,何尝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何不食肉糜”的翻版? 图片:1A5 (2).jpg ![]() |
|
3楼#
发布于:2019-08-18 21:13
专治喷子:有好处也有不好,孩子也是有阶层的,穷过的人才明白……孩子加油。回到原帖事实上谁都扣肉、排骨全得要适应啊!暴发户破产了呢?一大家子闭门烧炭?人生百味都尝尽才算不单一。从小就吃苦、尝涩、怄气、受辱,倒也不算什么不好的事,人的豪气就是这么被挤出来的。我小时候还体会过去菜场打豆腐脑被训斥票过期了(光有钱还买不到东西,新鲜吧?)……但我很快就察觉那是设的局……念书时班上爹娘当大官(尤其是军分区背景的)的同学气焰嚣张得不得了,还真有上公厕忘带擦屁股纸了直接用100块纸币揩翔菊的……我那时喝不起类似他们带到教室炫耀的爸妈被那谁孝敬的8000美刀60毫升的大补液可以走到教室外面去背单词……他们后续表现如何?到部队混哒两年觉得没得味道,回来哒卖车,癫到法国鬼搞拱到拿破仑的散步石道高头跳起来做艳舞姿势摆拍……我直撇嘴,恨不得到校友群洞里宣称不是和他们一个班的……小时候吃过苦的长大了才走得特别稳。 |
|
5楼#
发布于:2019-08-18 23:58
反正我看了很多有钱家庭出来的孩子不见得都是酒囊饭带,
大比例在综合素质方面要远超越普通阶层出来的孩子。 现在不比以前了,时代从资源短缺到物质丰富的转变,人的思想也要发生变化, 一味用过去的思想去教育与提倡很多东西不见得就蛮好。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小时候吃过苦的孩子是走得特别稳 但往往也容易目光短浅,厌恶风险。。。。。。 科学教育才是王道 |
|
6楼#
发布于:2019-08-19 07:24
确实不易,这么小的孩子。加油吧!
|
|
9楼#
发布于:2019-08-19 08:37
|
|
13楼#
发布于:2019-08-19 09:52
抛开自身家庭条件不说,早一点体验真实的社会,都是值得提倡的
|
|
14楼#
发布于:2019-08-19 10:34
|
|
15楼#
发布于:2019-08-19 11:44
事实证明让孩子适当的上山下乡没有坏处,这个暑假把娃丢到农村,饭也肯吃了,手机也玩的少了,还不肯回城了
|
|
18楼#
发布于:2019-08-19 16:04
现在不管城里的孩子还是乡下的孩子我估计都不认识韭菜和麦苗,玉米和高粱!
|
|
21楼#
发布于:2019-08-19 21:14
|
|
22楼#
发布于:2019-08-19 21:19
|
|
23楼#
发布于:2019-08-19 23:33
|
|
24楼#
发布于:2019-08-19 23:35
|
|
25楼#
发布于:2019-08-19 23:37
|
|
26楼#
发布于:2019-08-19 23:39
1817360772:确实不易,这么小的孩子。加油吧!回到原帖 ![]() |
|
27楼#
发布于:2019-08-19 23:39
|
|
28楼#
发布于:2019-08-19 23:41
|
|
29楼#
发布于:2019-08-19 23:41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