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楼#
发布于:2018-09-28 20:09
|
|
91楼#
发布于:2018-09-28 20:12
|
|
92楼#
发布于:2018-09-28 21:18
|
|
93楼#
发布于:2018-09-28 21:32
|
|
94楼#
发布于:2018-09-28 21:42
武德将军:我没时间在网上复制粘贴别人的观点,我写一句,人口迁移不是不养老的借口,儿女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是天经地义的事,包括楼主,如果楼主常住常德城,就不该养老了么?回到原帖村青壮年大量举家外出打工,老年人处于既失体力、又失健康、远离子女、晚年凄凉寂寞无助的窘境。如何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难点。 一、 农村老人生活现状堪忧 笔者近日到漫水乡龟塘村12组,得知原本184人36户的组虽然人数和户头略有增多,但已十室九空,在家居住生活的只有31人,平均年龄71岁,其中老年夫妇9对18人,独居老人11人,随祖父母生活的学龄前儿童2人。35栋住房空闲16栋,田土荒芜,缺乏生机。该组距村4公里,不通公路。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买难、卖难,距漫水集市15公里。 一是生存环境恶劣,二十年来确诊为胃癌、肝癌、淋巴癌、血癌、肺癌等癌症死亡中青16人,是典型的癌症高发地。 二是生活条件差,无水井、水池,无沼气,只有五家有电视。饮山泉、烧柴草,乃原始生活方式。 三是住房条件差。老房破旧、低矮、潮湿,卫生条件极差。 四是生活水平低。只讲究吃饱,不讲究吃好,谈不上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更是凑合,一天两顿饭动一次火,能省则省。 五是养老无保障。这些老人面朝黄土背朝天为老为小辛劳一辈子,能否安享晚年要看儿女们的经济条件和孝不孝顺,他们没有任何积蓄,根本没有养老保障可言。 六是文化生活匮乏。几乎谈不上精神文化生活,聚到有电視的家中一起看看电视、说说话,交流一下家长里短就算娱乐了。 七是缺乏精神慰藉。子女举家外出打工导致老人与子女时空分离,老人精神慰藉得不到满足。多数老人与老伴相依为命,老伴去世后或一方随子女外出照看孙辈就孤身一人,非常寂寞、孤独无助。 八是医疗保障水平低。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普及的情况下,老年人医疗保障有了很大改观,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儿女们的经济条件。多数老年人是小病扛大病拖,根本去不了县医院及时救治。 九是体力负担重。老人舍不得丢去那赖以生存的土地,为了生存不顾身体状况,只要能动,依然抗着农具步履蹒跚去种地,甚至带病劳作,肩挑背托,非常辛苦,体力负担很重。 窥一斑见全豹,全县农村尤其是边远村组均如此。究其原因,城市老人“货币化生存”与农村老人“土地化生存”直接导致城乡养老保障的政策差异和保障水平的悬殊,这一差异和悬殊直接强调“土地养老”与“养儿防老”的极端重要性,土地养老是家庭养老的基础, 也是农村养老的根本防线,养儿防老是中国有史以来的传统习俗,也是农民不生儿子不罢休的根本原因。 二、农村养老思考 (一)、农村养老经费保障要以子女赡养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社会资助为补充。多渠道筹措养老经费。 1、孝文化传统决定了在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子女赡养老人仍然是我国农村养老经费的主要来源。因此,要加强儒孝文化教育,在农村,要将“孝亲敬老”、定期看望老人列入村规民约,成为道德规范;有关部门要建立农村老人养老金统筹制度,督促子女定期定额为父母交纳养老金,建立道德评台,定期评选表彰孝亲敬老的典型;对虐老、弃老、不养老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形成孝亲敬老光荣、虐老弃老可耻的浓厚氛围。让老人“空巢”别“空心”,确保老人经济上有保障、精神上有慰藉,安享晚年 2、统筹城乡养老保障制度,共享发展成果。农民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从建国初期到2006年免除农业税,农民为国家缴纳农业税14000亿元,对工业化的贡献超过26000亿元,这都是现阶段的农村老人一锄一锄刨出来的。如今他们老了,应当受到社会的尊敬和重视,得到社会的回报。所以应统筹各类保障性补贴,提高新农保补贴标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让农村老人感到心慰,很多老人拿到钱时激动地老泪纵横,感慨他们有了养老钱。但每月55元对于养老显然是不够的,为此要逐步统筹各类保障性补贴,如城乡低保、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五保、计生补贴、慈善资金等,把各类保障性资金、奖补资金全部归并,提高新农保发放标准,实现城乡老人养老保障人人共享 3、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把农村老人的土地和因举家外出务工而抛荒的土地转包转租他人或组织耕种,所获收益并入养老统筹资金。 4、将新农保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合并实施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县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作为国家保障的新农保,无疑给农村老人吃了一颗定心丸。但新农保刚刚起步,保障水平还不高。加上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准有差异,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加大对农民养老保障的投入。应对新农保制度进行部分调整。增设缴费档次,提高补助水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设100—1200元12个档次,补贴标准分为50- 260元。对特殊群体参保进行补贴。对重度残疾人由县政府按最低档次全额代缴,一户多残人员也由县政府按最低档次全额代缴养老保险费,城乡低保家庭参保按400元档次缴费参保,政府代缴60%即240元,个人承担40%即160元;对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三级以上)后未再生育的夫妻以及节育手术并发症(三级以上)参保,县、乡镇政府按照400元缴费档次全额代缴。同时,上述群体人员参保同样享受政府的参保补贴,对独生子女家庭、双女户家庭每人另增加补贴100元。 5、增加基础养老金。在中央每人每月发放55元的基础上,另按年龄增加,每人每增一周岁每月增发10元。增设丧葬补助费制度,为提高城乡居民参保积极性,加强养老金发放管理,有效地阻止冒领现象,参保人在领取养老金期间死亡的,另发放一次性丧葬费1000元,补助费按死亡人员生前月领取养老金标准的6个月发放。上述各项补贴,由县财政支付。 6、建立老年人免费医疗制度,统筹城乡医保,彻底解决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 (二)、农村养老方式要以集中供养为主、自助养老为辅、家庭养老为补充的多方式并用,彻底改变农村老人晚景凄凉孤独无助的现状。 1、发挥乡镇现有福利院优势,启动农村老人集中养老工程。中心福利院、老年公寓可以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同方式运作。在老人自愿、子女支持、村支委配合的前提下,与老人、子女、所在村签定代养协议,明确四方的权利和义务。 2、村建、联村建、乡镇建、县建老年公寓。县政府从财政资金、福利资金、慈善资金、宜居村庄项目资金、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资金、移民搬迁项目资金等渠道或专项、或分项、或梱绑多方式投入,既可以明确业主和各方权、责、利,规范化管理运作,也可以由入住老人自我管理制度化运作。 3、鼓励企业主、慈善家、民间能人投资新建老年公寓,在确保入住老人利益的前提下微利经营。 4、支持和资助老人亙助养老。农村老人恋家,不愿离开生他养他的故土,应鼓励他们原地集中互助养老,食宿集中,相互照看,他们可以分工合作象1960年搞食堂一样生活。如漫水乡龟塘村12组只要政府邦他们修一个蓄水池建一个大点的沼气池修个象样的厕所打个灶选几栋老房检检瓦处理一下地坪就行了,避免象陶希忠、陶室志那样死在家中几天都无人知道。 5、鼓励家庭养老,子女是老人的精神寄托,无可替代。要把孝道纳入和谐社会建设范畴,弘扬传统美德。尤其要改变农村妇女不赡养娘家父母、女婿不赡养岳父岳母的陋习,这是道德建设的缺失,理应彻底改变。 (三)、农村养老工程需要政府组织、部门牵头、多方配合。 1、县人民政府可将农村养老工程作为民生工程、惠民工程,出台方针和政策,重点是出台养老金统筹政策,提高补帖和发放标准,保障老人基本生活。 2、社保、民政部门可以将农村养老工程纳入职责范围,分工协作,社保实施养老金统筹,民政实施集中养老工程。 3、涉农部门、涉农项目可向农村集中养老工程倾斜,各尽其力、其责,捧手筑墙,目标定能实现。 以上仅是笔者一孔之见,不系统、不全面、不成熟在所难免,能引起各级党政部门关注农村老人养老问题就倍感心慰了。 |
|
95楼#
发布于:2018-09-28 21:44
武德将军:我没时间在网上复制粘贴别人的观点,我写一句,人口迁移不是不养老的借口,儿女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是天经地义的事,包括楼主,如果楼主常住常德城,就不该养老了么?回到原帖深刻领会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应着重把握以下要点: 一是认清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什么是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上赋予共同富裕以科学的内涵。在共同富裕这个概念中,“富裕”反映了社会对财富的拥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共同”则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共同富裕包含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方面的特质,从质的规定性上确定了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地位,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 二是明确共同富裕的实现前提。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表明:我们既不能离开共同富裕讲发展生产力,离开了就会导致两极分化;也不能离开发展生产力讲共同富裕,离开了就会导致共同贫困。可见,共同富裕的实现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防止两极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牢固的政治保障。 三是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邓小平同志提出,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多数地区和多数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的战略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是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一项大政策。怎样把握时机用好这项大政策?邓小平同志又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成为我国在达到小康时实施先富带后富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归结起来,主要包含四个层次:一个总目标———实现共同富裕;一项大政策———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裕、先发展;一条主渠道———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人帮助后富的地区和人,先富带后富,最终共同富;一个大原则———把握适当的力度和时机,解决发展的不平衡和调节贫富悬殊问题。 |
|
96楼#
发布于:2018-09-28 21:44
|
|
97楼#
发布于:2018-09-28 22:43
|
|
98楼#
发布于:2018-09-28 23:12
|
|
99楼#
发布于:2018-09-28 23:17
|
|
100楼#
发布于:2018-09-28 23:18
|
|
101楼#
发布于:2018-09-28 23:58
|
|
102楼#
发布于:2018-09-29 00:06
|
|
103楼#
发布于:2018-09-29 07:20
|
|
104楼#
发布于:2018-09-29 09:01
|
|
105楼#
发布于:2018-09-29 09:07
|
|
106楼#
发布于:2018-09-29 10:17
|
|
107楼#
发布于:2018-09-29 11:07
武德将军:给你提个建议,先莫想这些你一时还改变不了的东西,先努力改变自己,等自己有能力改变社会了再来操这些心,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回到原帖那我也给你提个建议,你就是思想太僵化,不灵活,不圆滑,不会变通,一条道走到黑,不会转弯,这就是为什么被发配到农村的主要原因,所以你要想调回市里就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工作定位,长期驻村从好的方面说是为人民服务,为农民脱贫,能获得一些荣誉,但凡是灵活圆滑的人一般都会把这个荣誉让给别人,都希望呆在市里面,你看秋行长多圆滑灵活,既指出别人的问题,又点到为止,所以秋行长在市里面呼风唤雨,所以你要想向高端发展,就必须改变你死板的头脑,僵硬的思维,呆板的眼光,和又臭又硬的脾气,无论你多么喜欢农村,这不是你唯一的选择。 |
|
108楼#
发布于:2018-09-29 11:49
|
|
109楼#
发布于:2018-09-29 12:21
|
|
110楼#
发布于:2018-09-29 12:22
|
|
111楼#
发布于:2018-09-29 12:29
|
|
112楼#
发布于:2018-09-29 12:31
|
|
113楼#
发布于:2018-09-29 12:35
|
|
114楼#
发布于:2018-09-29 12:36
|
|
115楼#
发布于:2018-09-29 13:01
其实本人的老妈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村老人,现在八十大几了,一个人住着(多次相邀,她就是不跟我们兄弟姐妹住)生活还能自理,每个月享受着农民的养老补贴,过年过节我们子女,孙儿孙女们的都给她一点零花钱,她也过得蛮好。知足了!
|
|
116楼#
发布于:2018-09-29 15:53
|
|
117楼#
发布于:2018-09-29 17:20
|
|
118楼#
发布于:2018-09-29 17:23
|
|
119楼#
发布于:2018-09-29 17:29
|
|